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574315
大小:71.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5-25
《补汽调节阀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补汽调节阀技术在百万千瓦全周进汽汽轮机中的应用标题:补汽调节阀技术在百万千瓦全周进汽汽轮机中的应用作者:彭泽瑛顾德明来源:互联网引言 环保经济高速发展,一次能源的资源状况使清洁煤发电成为当今世界能源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绿色环保政策的实施,要求在评价经济性时引入环保经济效益的新概念使提高发电效率成为燃煤发电技术发展的首要目标。将单机容量提高到百万千瓦等级,采用超超临界参数是其中两项主要措施。 我国华能玉环4×1000MW超超临界机组集中应用了当今世界最先进的、可用的一系列技术,使机组的整体性能达到了世界顶尖水平。本文介绍的“补汽调节阀技术”就是为提高经济性
2、、安全可靠性、运行灵活性,在百万千瓦超超临界高压缸中所采用的一项先进技术。1喷嘴调节级设计的明显不足 长期以来,对功率为600MW~700MW等级的亚临界或超临界参数汽轮机,其高压进汽端的设计有两种风格:喷嘴不分组段的全周进汽形式及喷嘴分组的非全周进汽形式。 对全周进汽的结构形式,机组无调节级,第一级叶片与其它级一样,其进汽压力及焓降均与流量成正比。机组运行模式为“定-滑压”的单阀控制模式,只能通过节流或滑压降低进汽压力的方式调节汽轮机的进汽量及功率。这种设计的高压第一级叶片不存在部分进汽引起的冲击载荷,叶片应力与机组负荷同步变化,使该级叶片在任何工况均
3、处在温度虽然高,但应力水平却较低的安全状态,彻底解决了高压第一级叶片的强度问题。 对喷嘴分组的非全周进汽形式,机组有调节级,可通过改变部分进汽度的大小影响机组的流量和级的进汽压力、焓降。最为经济的运行模式为“最小部分进汽度下的滑压运行”。对这种结构,第一级(调节级)叶片在低负荷、最小部分进汽时应力远大于额定负荷工况,加上部分进汽的冲击载荷等因素,使该级叶片的动强度设计成为整个机组安全性关键环节之一。通常的设计措施是: (1)受蒸汽流量及压差载荷的限制,随着机组单机容量的增大,允许的最小部分进汽度逐步增加,由25%、33%提高到50%。 (2)为尽
4、量减少对动叶片的激振力,喷嘴弧段由整圈8组、6组减少到目前的180度弧段的半圈形式,总的部分进汽度也提高到98%以上。 (3)采取具有更好抗振性能、应力集中最小的结构形式,如整体三联体自带围带、双层围带等。在安全性设计中,除了校核最大应力的低负荷工况外,还应对冲击载荷、喷嘴的尾迹激振动应力进行考核。 (4)采用多喷嘴数的小栅距叶栅,甚至以型线损失系数增加2%~3%的代价减少动叶片的振动应力。 (5)受强度的限制,对亚临界或压力为24.2MPa、566℃温度的超临界机组,单流调节级限制用于小于700MW等级的机组。 对于百万千瓦、更高的超超
5、临界参数(26.25MPa到30MPa压力,600℃到620℃温度)机组,高压端叶片级的工作条件更加苛刻,喷嘴调节级的结构形式显示出明显的不足。 ●蒸汽的流量及压力载荷远远超过以往的强度极限工况,为保证安全性,不得不采取双流调节级。双流和超临界压力两个因素的迭加使高压叶片级的端损大幅增加,效率明显下降。同时,基于喷嘴调节的机理,即使采用了双流程,调节级叶片仍然处在工作温度最高,应力最大的强度极限条件下。 ●喷嘴分组及部分进汽在超超临界参数下将更容易形成汽隙激振源,不利于机组部分负荷下的安全运行。 ●超临界参数下热力循环滑压运行效率已高于定压喷嘴调
6、节,采用喷嘴调节效率高的优势已不明显。 综上所述,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滑压-喷嘴调节”的设计模式在保证安全可靠性、各种工况的经济性、运行灵活性方面已明显不及全周进汽。 2全周进汽模式的优势 在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汽轮机中,全周进汽模式具有的技术优势在于: (1)由于无强度不足的限制,因此即使功率增加到百万千瓦等级,仍可采用单流程叶片级,与双流程相比,额定工况高压缸效率至少约高3%。 (2)全周进汽无任何附加汽隙激振,提高了机组的轴系稳定性。 (3)高压第一级叶片的焓降仅为喷嘴调节部分进汽滑压的1/5,最大载荷仅1/4左右,彻底解决了
7、第一级叶片的安全性问题。高压缸叶片不再约束机组参数的提高和功率的增大。现有高压缸设计压力达到30MPa,单流功率为1200MW等级。 (4)对超临界参数热力循环,部分负荷经济性高,例如,对50%负荷,滑压运行的热耗比额定工况提高4.6%,反动式变压-喷嘴调节的热耗增加5.9%,冲动式变压-喷嘴调节则增加7%。3提高全周进汽滑压运行的经济性 对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汽轮机全周进汽结构,无论是额定工况还是低负荷工况,其经济性均已明显高于“滑压-喷嘴调节”模式。但尚有两方面潜力可利用。 (1)全周进汽时,汽轮机的进汽压力与流量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