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饮食文化与中医食养

道家饮食文化与中医食养

ID:37574002

大小:410.96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5-25

道家饮食文化与中医食养_第1页
道家饮食文化与中医食养_第2页
道家饮食文化与中医食养_第3页
道家饮食文化与中医食养_第4页
道家饮食文化与中医食养_第5页
资源描述:

《道家饮食文化与中医食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10全国中医药科普高层论坛文集道家饮食文化与中医食养陈沛沛(上海市中医文献馆)在中国儒、道、佛三大传统文化中,儒家致力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佛家力图超脱现世:只有道家将生命科学提到中心位置,以健康长寿为己任。孔子“罕言天道”,主张“吾命在天”,对生老病死取听之任之的超然态度。佛教导弟子“不可得为世间意”,而应该专心慈航彼岸,善修来世。而老子则说:“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认为圣人不生病,是因为了解病源,认真对待疾病的结果。提高生命质量,延长生命期限,是道家关心的首要问题。《抱扑子》首先提出“我命在我不在天”,表达了人类通过某种手段战胜死亡的意志。在对道家饮

2、食文化与中医饮食养生关系的研究中,深刻体会到道家文化的“天人合一”、“清静无为”的思想对中医食疗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值得总结。一、道医与“食治”道教产生后,有许多道士都兼通医学,因此有人说“道家与医家,自古不分”。道士们为实现道家延年益寿的目标,在临床食疗的活动中,将道家文化的精髓贯穿于饮食养生实践的始终,身体力行的发展了中医食疗学。他们中成为名家、大家的有葛洪、陶弘景、孙思邈、皇甫谧、曹歙、道弘道人、陈延之等等,他们即是医家又是道教学者,我们且称其为“道医”。这些道医在中医理论的实践中,均不同程度的强调了“食治”的作用,他们或以食入药,或以食疗病,或以食摄身,各

3、开生面,广立法门;或叙于病治之末,或论于专著之内,内容丰富、各有特色。一致认为将“食疗”与“药疗”相结合才是上工之术,主张把饮食养生引进治病养生的领域,将“食治”放在医治疾病的重要位置。道医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是唐代名医孙思邈,他在《千金要方》中设立“食治”专篇,提出“安生之本,必资以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生存也”,“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气血。若能用食平疴、释情谴疾者,可谓良工。”主张“凡欲治病,先以食疗,即食疗不愈,后乃用药尔。”他还在《千金翼方·养性·养老大例》中认真强调:“君夫有疾,期先命食以疗之,食疗不愈,然后用药。故孝子须深知食药二性”。食治重于药治的思想

4、清晰可见。书中还分别论述了154种食疗食物的内容,包括食物性能、食用价值、医疗效能等方面。孙思邈在倡导“食治”的基础上义人胆的实践“以脏补脏”的理论。即服食各种动物的脏器组织用于治疗疾病,大开了动物内脏性食物临床应用之先河。现代食疗科学认为,动物内脏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对那些久病体虚之人,用以脏补脏的方法,可以补充一定的营养物质,增强人体抗邪能力。由于孙思邈的大力提倡和身体力行‘,唐末的食疗养生极为盛行,并产生了我国现存第一部食疗专著《食疗本草》,使食疗成为一种独特的专门疗法。二、食疗与“天人合一一道家饮食文化中始终贯穿着“人与天地参”的理论,

5、讲求“天人合一”。孙思邈的“不167·养生与临床·知食宜者,不足以生存”的观念,强调的就是“知食宜”。所谓“知食宜”就是要顺应季节的变化、环境的不同、体质的差异以及疾病的属性,而实施“食养”或“食治”的规律。这种“天人合一”的饮食观与中医食疗因人、因时、因地的治疗原则是一致的。“知食宜”就是要懂得施以食疗时适宜的气候、适宜的环境、适宜的体质、适宜的时间、适宜的配伍等等,顺应自然,遵循规律。l、“知食宜”之气候《摄生消息论》对四季饮食养生有精辟的论述,认为“当春之时,食味宜减酸益甘,以养脾气。⋯⋯饭酒不可过多,米面团饼,不可多食,致伤脾胃,难以消化。⋯⋯当夏饮食之味,宜减苦增辛

6、,以养肺心气⋯⋯.当秋之时,饮食之味,宜减辛增酸,以养肝气⋯.冬月肾水味咸,恐水克火,心受病尔,故宜养心”。《西山群仙会真记》更是明确记载,“春肝旺脾弱则养脾,食甘味,五谷中梗米,五果中枣肉,五畜中牛肉,五菜中葵菜。⋯.⋯夏心旺肺弱则养肺,食辛物,五谷中黄黍,五果中桃子,五畜中鸡肉,五菜中葱菜。⋯⋯秋肺旺肝弱!I!Ⅱ养肝,食酸物,五谷中豆,五果中李子,五畜中犬肉,五菜中霍菜。⋯⋯冬肾旺心弱则养心,食苦物,五谷小麦,五果中橘子,五畜中羊肉,五菜中薤菜”。道医将四季变化与人体五脏相对应的养生观,符合中医理论“四时五脏阴阳”的“藏象学说”。后世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四季五补”的治疗原则

7、。即春季升补,夏季清补,长夏淡补,秋季平补,冬季温补的原则。现代中医食疗学认为,饮食五昧是人与自然界最密切联系的方面之一,人取自然界的饮食来营养自己的身体,以维持生命。自然界由动植食物所构成的五味饮食,其变化是不可胜数的,人体的五脏六腑对五味饮食也各具有不同的亲和力,四季的变化强烈的影响着五脏对五味的摄取。因此,不同的季节食入不同的食物肌体会产生不同的生理病理反应,或营养肌体,增进健康:或改变其生理特性;或引起特殊的病变。由此可见,道医的“知食宜”之季节的观念与现代中医食疗学中饮食要顺应四季对五脏影响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