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苏南产业材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苏南模式产业升级研究目录一、苏南模式简介21、苏南模式的演变与创新22、突破与创新,苏南产业的新模式3二、苏南模式获得成功的因素31、成功的创新模式32、优秀的人才培养及引进机制4(一)以推进“长江工程师计划”为牵引,培养创新型领军人才4(二)以推进“万名海外人才引进计划”为主线,加快苏南人才国际化步伐5(三)以“沿江留学回国人员创业带”建设为平台,构建新型创业创新载体5(四)以“长三角人才开发一体化”为契机,实现人才资源开发最大化5(五)以建立“人才特区”为先导,推进机制环境改革创新63、政府大力扶持6(一)、在苏南地区市场化改革
2、的过程中转变传统模式下的政府经济职能并积极推动乡镇企业的产权制度的改革7(二)积极培育市场,完善市场体系并推动企业集群的形成,发展规模经济8(三)、在招商引资、发展外向型经济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8三、苏南模式仍然存在的不足之处101、过渡依赖外资102、城市发展定位趋同,错位发展不够103、资源和环境的瓶颈约束与经济发展空间的受限114、过度城市化12四、参考文献12苏南模式是以乡镇集体经济为主要特征通过发展乡镇企业实现非农化,农民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乡镇企业,社区政府、乡镇政府主导乡镇企业的发展。苏南模式的核心在于乡镇企业借助了政府的
3、资源,在竞争中获得生存。改革开放以来的33年,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发展时期之一,苏南则是其中的一个突出亮点。作为经济区域的苏南包括苏州、无锡、常州三市,以占全国1.84%的土地面积和1.07%的人口,创造了占全国4.63%的地区生产总值。2007年苏南人均GDP7.93万元。2008年,苏南的江阴、昆山、张家港、常熟4个县级市作为“区域经济强县组团”并列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第一名。2008年中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中,前10位中苏南占了8席,前三位均为苏南囊括。一、苏南模式简介1、苏南模式的演变与创新苏南模式经历了一个孕育萌生、形成发
4、展、完善提高和不断演进创新的过程,也是一个由低级形态到高级形态的不断提升过程。苏南模式孕育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和农村人民公社集体经济制度下。第一次机遇。在20世纪70年代,苏南人艰难地突破传统农业体制模式,发展了以工业为主的非农产业冲破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在工业产品领域首开市场调节的先河。这两大突破,揭开了中国农村工业化的序幕,奠定了苏南模式的基础。改革开放初期局限于农村区域范围的苏南模式显示的主要特征为“三为主两协调一共同”,即以集体经济为主、以工业为主、以市场调节为主,工业与农业协调发展、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目标是实
5、现社区农民共同富裕。第二次机遇。20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农村城镇化的推进,以都市圈为标志的新一轮城市化进一步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苏南模式也从原来的农村经济模式转变为苏南区域经济模式。第三次机遇。上海浦东开发开放后,苏南又一次抓住机遇,实施外向带动战略,以引进外资为目标,城乡联动快速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和城市化。21世纪初,苏南又主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以建设国际制造业基地为目标,努力推进经济国际化。江苏地区为引办“三资”营造了苏州工业园区、张家港保税区、连云港、昆山、南京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等12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良好的投资环境,
6、极大地吸引了外商投资的积极性,成为江苏创新文化的土壤。2、突破与创新,苏南产业的新模式如果说苏南模式的产生是对计划经济体制的突破,那么新苏南模式不仅是对创新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更为突出的是对传统增长方式和传统发展观的突破,苏南率先实现了向又好又快的发展模式的转变。以改革创新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进入新世纪,苏南城乡企业以提高竞争能力为支撑,致力于提高工业规模效益,加快企业变大变强的进程,促进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代表包括生物医疗和重化工、能源在内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在推进工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同时,苏南抓住国际产业资本转移的机遇,
7、在结构调整中狠抓现代物流、研发等生产性服务业等薄弱环节,在苏南正在形成由二、三产业良性互动、共同带动经济发展的产业格局。通过招商引资,电气产业集群中出现了一些国外独资或合资企业,但绝大多数是以国内企业为主。这些国内企业多数从事的是劳动密集型生产产品附加值不高,企业因缺乏自主创新而导致缺乏竞争力。经过多年的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苏南电气企业已经改变技术落后的状况,一批具有较高技术水平的大中型电气企业脱颖而出,成为苏南经济发展的中坚骨干。二、苏南模式获得成功的因素苏南模式的成功来源于如下几个方面:1、成功的创新模式苏南地区重视对引进技术的
8、再创新,突出引入核心高技术,突出研发中心的引进和建设,同时突出原始创新。苏南科技创业势头强劲,有条件成为全国自主创新能力最强的地区。靠自主创新能力让制造业向高端延伸为突破自主创新能力这个薄弱环节。一些市县前几年就已倡导招商从引资向选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