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570295
大小:1.51 MB
页数:273页
时间:2019-05-12
《统计指数20132修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六章统计指数本章学习目标:1、掌握指数的概念和种类2、掌握几种指数的编制方法3、利用指数体系对实际问题进行因素分析4、了解实际中常用的几种价格指数第一节统计指数的概念与种类统计指数的概念统计指数的作用统计指数的种类一、统计指数的概念广义:凡是反映现象数量变动的相对数都可叫指数。狭义:是一种特殊的相对数,是专门用来综合反映数量上不能直接加总、直接对比的复杂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数量变动的相对数。如:物价指数、销量指数等二、指数的作用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变动方向和变动程度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变动中各构成因素对总变动的影响方向及影响程度(即因素分析)三、指数的种类指数的分类按内容划分按范
2、围划分按计算形式划分个体指数总指数按对比场合划分动态指数静态指数数量指标指数质量指标指数综合指数平均数指数(一)按范围不同分个体指数反映单个现象的数量变动,用“k”表示。如:一种商品的价格或销售量的变动。总指数反映多个现象的综合变动,用“K”表示。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上证指数等。1.个体指数个体指数是指反映个别事物数量变动的相对数。如个体产量指数、个体销售量指数、个体价格指数和个体单位成本指数。个体产量指数和个体销售量指数等统称为个体物量指数。个体指数用公式表示为:式中:代表个体物量指数;代表报告期某种产品产量或销售量代表基期某种产品产量或销售量式中:代表个体价格指数
3、;代表报告期某种商品的价格;代表基期某种商品的价格;式中:代表个体成本指数;代表报告期某产品单位产品成本;代表基期某产品单位产品成本。例6-1:某商店商品销售量和价格资料如表6-1所示。表6-1某商店商品销售量和价格资料商品名称计量单位商品销售量商品销售价格基期报告期基期报告期甲乙丙支件个4005002006006001800.250.400.500.200.360.60合计—————甲、乙、丙三种商品个体销售量指数计算如下:甲商品乙商品丙商品从计算结果来看,甲、乙两种商品的销售量报告期比基期均有所增长,而丙商品的销售量报告期比基期降低了10%。甲、乙、丙三种商品的个体价格指数
4、计算如下:甲商品乙商品丙商品通过计算,可以看出甲商品的价格下降了20%,乙商品的价格下降了10%,丙商品的价格增长了20%。(二)按计算形式不同分:1、综合指数:是计算总指数的基本形式。是通过同度量因素将不能直接相加或不能直接对比的现象过渡为可以相加或对比,再分子、分母分别汇总后对比求得。2、平均数指数:是先计算个体指数,再通过计算个体指数的平均数的方式来计算总指数。(三)按研究内容不同可分为:数量指标指数反映事物物量因素的综合变动,如产品产量指数、商品销售量指数等。质量指标指数反映事物质量因素的综合变动,如价格指数、产品成本指数等。(四)按对比场合的不同分1、动态指数总体变量
5、在不同时间上对比形成,有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之分。2、静态指数总体变量在不同空间上对比形成(即比较相对指标)第二节综合指数总指数是综合反映多种事物动态变化的相对数例如,用某企业报告期多种产品销售额同该企业基期销售额进行对比,可得销售额从基期到报告期的总变动。公式如下:(6.1)式中:代表报告期价格代表基期价格代表报告期销售量代表基期销售量从公式(6.1)中可以看出,销售额总指数受销售量和价格两个因素的影响,可以通过计算销售量综合指数、价格综合指数来反映销售量和价格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本节主要阐述综合指数。一、综合指数的概念和特点(一)综合指数的概念综合指数是编制和计算总指数的一
6、种基本形式,它是由两个总量指标对比而形成的指数。在所研究的总量指标中,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因素,将其中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因素指标固定下来,仅观察其中一个因素的变动。这样编制出来的总指数就叫综合指数。(二)综合指数的特点综合指数从编制方法来看,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先综合后对比。即先解决总体中各个个体由于使用价值、经济用途、计量单位、规格、型号等不同而不能直接简单相加对比的问题。为此,需要加入一个媒介因素,使不能直接相加、不能直接对比的现象变成能够相加、能直接对比的现象,这个媒介因素称之为同度量因素。第二,把总量指标中的同度量因素固定下来,以测定所要研究的因素(即指数化指标)的影响方
7、向和影响程度。例如,若要观察两个时期多种商品销售总额中的销售量的影响,需要把两个时期各种商品的价格作为同度量固素并固定在同一时期,以测定两个时期各种商品销售量的变动对销售额的影响。第三,分子、分母所研究对象的范围,原则上必须一致。第四,综合指数的计算对资料要求较高,需要全面资料。二、综合指数编制原则与方法综合指数的这几个特点,决定了综合指数的编制原则与方法。1.确定同度量因素根据所研究现象的特点和现象之间的联系,确定同度量因素,将不可同度量的现象过渡到可以同度量。在不同的使用价值还原成价值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