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方法详细

学习方法详细

ID:37565314

大小:98.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5-25

学习方法详细_第1页
学习方法详细_第2页
学习方法详细_第3页
学习方法详细_第4页
学习方法详细_第5页
资源描述:

《学习方法详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语文术语归类我是七班的!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2.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呼后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3.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问、对比、借代、反语4.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5.记叙顺序:(1).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2).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波澜起伏。(3).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4)

2、.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5).平叙: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6.描写(或抒情)角度(方式):正面(直接)、侧面(间接)描写景物角度→视觉、听觉、味觉、嗅觉7.描写方法:(1).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肖像描写以形传神;动作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点;语言描写,言为心声;心理描写,揭示人物内心世界。都可以表现人物性格特点,推动情节发展,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2).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奠定感情基调,为塑造人物形象

3、服务(3).环境、场面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4).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5).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正面直接表现人物、事物;侧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6)、白描:简笔勾勒,简洁准确传神工笔细描:精雕细刻,纤毫毕见,具体生动(7)、写景技巧:动静结合、明暗结合、点面结合、声色结合、绘声绘色、虚实结合、远近高低;仰视、俯视、平视;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8.叙述方式:概括、细节9.说明顺序:时间

4、、空间、逻辑10.说明方法:8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做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7.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12、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自然、社会)13、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事实、道理)、论证{方法:举例、道理=引用、正反对比、比喻。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14、引号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反语、讽刺教你解题呦!15、破折号用法:提示、诠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语文解题思路(一)某句话在文中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

5、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答题模式:确认修辞手法+修辞本身的作用+结合句子语境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2.比拟: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指拟人),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3.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4.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

6、,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5.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使词句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6.排比:节奏鲜明,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长于抒情。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7.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8.对比: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述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答题格式:强调了……突出了……9.设问:自问自答,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10.反问:强调语气,语气强烈,强化情感。答题格式:强调,加强语气等;(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7、:8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

8、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六)、段意的概括归纳1.记叙类文章:回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