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高粱》

《红高粱》

ID:37564962

大小:36.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5-25

  《红高粱》_第1页
  《红高粱》_第2页
  《红高粱》_第3页
  《红高粱》_第4页
  《红高粱》_第5页
资源描述:

《 《红高粱》》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莫言《红高粱》的高密风情书写的手法牟雷霞(2012级汉语言文学专业)摘要:莫言在其中篇小说《红高粱》中,真实而艺术地再现了高密东北乡的民间风情。作品中展现的民间风情表现民风上,具体表现在三方面:第一是质朴自然的民风,第二是自由自在的民风,第三是强悍有力的民风。与作者相同读者对高密的这种民间风情也应该进行“赞美地批判和批判地赞美”。研究《红高粱》中高密风情的书写有利于探索莫言对于民间风情的书写艺术。关键词:红高粱;民间风情;民风;第7页共7页《红高粱》是新时期先锋小说先驱莫言的代表作。作品叙述的主要是一支民间抗日武装伏击日本人汽车队的故

2、事,表现了一定程度的国家意识和民族意识。《红高粱》所描述的年代距今虽时隔多年,但其中对人性中社会性和自然性的冲突、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博弈以及现代社会人的普遍异化的描写与批判等,通过研究《红高粱》中的高密风情,探寻莫言笔下栩栩如生的人物性格及作者书写民间风情的艺术,对于现今的中国文学发展仍然具有有重要的意义。一、《红高粱》中高密的民间风情主要体现在民风上高密东北乡是具有特色的,大片大红的高粱地,激烈而频繁的抗日斗争,淳朴又刚烈的百姓,别具一格的烈酒,这些事有地方特色,而又容易被世界认可的。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越是乡土的,越容易被现代认可

3、。莫言以高密东北乡这一独特的空间为背景,写下了《红高粱》小说。像福克纳营造的美国南部的约克纳帕塔法县,马尔克斯描写的南美乡镇马孔多一样,表现了东北高密乡独特的民风民俗,让世界知道了这样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地方。与此同时,高密东北乡独特的民间文化也深深地滋养着莫言。这里所说的民间文化指的是以民间的方式保存和流传的文化,更多体现的是民风民俗。在莫言的创作中大多数都是以故乡为背景,中国农村的风俗风情、人在《红高粱》中其描写的主题就是高密东北乡的农村和农民生活。对乡土社会的、文化程度不高的农民性格的刻画,是为展现人性深层的本质特征。在80年代的中国

4、,文艺创作的热点是人性及人的生存状态问题。艺术家们以人性批判的目光,重新审视已有的现实生活。《红高粱》中通过描写高密的民间风情来展现出人生本质和人生道路的根本问题。其主要体现在质朴自然、自由自在及彪悍有力的民风上。(一)质朴自然的民风《红高粱》更令人着迷的是作品的乡土艺术感染力,文中的对话语言不加修饰,赤裸裸的从泥腥味的土地里立起来。粗口出自民间,那个粗放,那个痛快。作者好像热衷于这些横行霸道令人不齿的原始语言,贯穿全文,个性十足,不时地撞击着读者的胸口。骂过之后,作者肯定躲在书后咬牙切齿而又扑朔迷离的偷笑。小说多个地方描述“红”。衣服的

5、红,血液的红,高粱红,酒红,原始性爱的红,就连我奶奶往战场上送的绿豆汤也是红色的,从头至尾贯穿一个“红”字。激情奔放。以“红”第7页共7页为主色彩,红色最富有生命力,喋血的《红高粱》,汪洋的红,奔向了耸立在故乡通红的高粱地里那块无字的青石墓碑。殷红一片,亦真亦幻,折射整个华夏大地的神秘。《红高粱》在艺术性和思想性都有着深刻的意义。从高粱的红,到血的红,到娶亲时的红,红色一直是本书始终贯穿的色调。作者大力渲染红色,不足为怪。红是终极,也是新生。红高粱为原始意象,使得整个小说勃勃生命力,生命之魂。《红高粱》里展现了极具震撼力的乡土文化,有人认

6、为是向西方人展现中国人的愚昧、落后和野蛮。但从文化的角度来说,创造和还原一部分民风和民情,对文化的发展闻言是一项有重要意义的工程。电影《红高粱》体现的是中国知识分子阶层复兴民族文化并与西方文化相对抗的立场。80年代的所谓的思想解放,使中西文化在现代社会得到了较为充分的交流沟通。作家莫言由于个人独特的生活经历和文学创作理想,在文化发展理念等方面对此有独到的领悟和见解。前资本主义社会由于人的依赖,人成为工具,依赖别人而生存或附属于别人,人失去了本真的存在而异化。资本主义社会由于物的依赖,造成了不是人消费使用物质,而是反过来物质利益压迫和控制人

7、,人同样也异化了。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在于摆脱这种异化。人性的两个方面失去其一或其中一个方面畸形扩张也会导致异化。《红高粱》体现了对现代社会的人的异化现象的忧虑。但并不意味着其主张人类应该回归乡土社会的淳朴生活。人性异化的故事情节的描写是《红高粱》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例如“我爷爷”杀死了与母亲通奸的和尚;为了爱情杀死了单氏父子;断臂的日本兵拿着家人的照片求饶,我爷爷仍然冷漠的将照片劈为两截等等。从其主旨来看,《红高粱》虽不赞成社会对于人性的道德约束,但却更难接受人的自然性对于人性的全面取代。人的自然性或野性的夸张描写,只是一种对人性异化

8、的一种激烈反抗,是为了作品艺术审美的感染力与震撼力而考虑。人性应该是一个具有冲突和矛盾张力的整体。《红高粱》以理性文化为基调,但作家莫言在成长过程中受到的乡村文化的浸润使他在面对新的异质文化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