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体学学科论纲_吴承学

中国古代文体学学科论纲_吴承学

ID:37554649

大小:458.67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9-05-25

中国古代文体学学科论纲_吴承学_第1页
中国古代文体学学科论纲_吴承学_第2页
中国古代文体学学科论纲_吴承学_第3页
中国古代文体学学科论纲_吴承学_第4页
中国古代文体学学科论纲_吴承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文体学学科论纲_吴承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古代文体学学科论纲*X吴承学沙红兵内容提要本文以/辨体0的辩证思考和/文体0的含义疏解为基本起点,并从两个方面展开中国古代文体学的学科思考:一方面,通过对基本内涵与对象的探讨,勘划古代文体学学科的大致范围和性质;另一方面,通过与古代文学史、古代文学批评史、现代西方文体学等学科之间的互动,确立古代文体学在古代文学研究学术结构中的适当位置,同时保持诸学科之间的相对开放性。关键词中国古代文体学学科从上世纪80年代起,在新的学术意识的推动下,古代文体学研究成为古代文学研究的新视角之一。经过许多学者的共同努力,古代文体学逐渐从冷门成为热点。这种现象究其原因,最根本的推动力来自于古代文学研究的

2、内在要求。随着对庸俗社会学、政治学的摒弃和对文学作品的深度掘进,古代丰富的文体事实愈益向古代文学研究者开启和敞亮,同时呼唤研究者的热情介入。古代文体学研究的兴起也有当代文化的背景:一是中国现当代作家的创作实践和理论探索,诸如对沈从文、汪曾祺等现代/文体家0的重新/发现0和评价,年轻一代先锋作家的文体实验以及当代理论、批评家对此进行的追索;一是西方的文体学研究和我国学者对西方文体学的研究,各种文体学的流派理论、操作实践随着西方理论、创作思潮的译介一起涌入。这些鲜活的文学研究情境对古代文学研究的文体意识产生了潜移默化的渗透和影响。无可讳言,新时期以来的古代文体学研究仍存在一些偏差和误解,限

3、制了研究的深入和整体水平的提升,其根源主要在于古代文体学研究学科意识的整体欠缺。我们认为成熟的学科意识是提升古代文体学研究水平必要的前提和基本条件。在本文中我们想把对此问题的一些粗浅思考提出来,求教于大方之家。一辨体:学科的基点让我们先回到基本的历史语境。以/辨体0为/先0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与文学创¹作的传统与首要的原则:/故词人之作也,先看文之大体,随而用心0、/文章以体制X基金项目: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古代文体的基本理念0与广东省重点科研基地重大项目/中国古代文体学体系0的部分成果。*¹5文镜秘府论#南卷6/论体0,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中国古代文体学学科论纲

4、23为先0¹、/先体制而后工拙0º、/论诗文当以文体为先,警策为后0»、/文辞以体制为¼½¾先0、/文莫先于辨体0、/凡为古文辞者,必先识古人大体,而文辞工拙又其次焉0。/先0,不仅是时间和逻辑上的,也是价值观上的。/大体0、/体制0、/辨体0,主要的功能和目的在于/划界限0和/比高下0,即通过对某一体裁、文类或文体之一定的内在质的规定性掌握,划分各种体裁、文类或文体之间的内外界限,划分各种体裁、文类或文体内部的源流正变的界限,并分别赋予高下优劣的价值判断和价值评价。在古代文体学的起源之处,古人不是单就文体来辨文体的,而是将文体之辨和政治人才之辨、人物品鉴、作家才性之辨等结合起来,在同

5、构、平行的框架之中进行讨论的。汉末魏晋社会十分重视/位0与/职0是否符合、/才0与/位0是否符合,只有政治人物的实际才能和具体官职的要求相一致,才称得上是政治上的选人得才,如三国时代吴国陆景5典语6说:/夫料才核能,治世之要也。凡人之才,用有所周,能有偏达,自非圣人,谁兼资百行,备贯众理乎?故明君圣主,裁而用焉,,若任得其才,才¿堪其任,而国不治者,未之有也。0这里树立的是一个/圣人0的理想,面对的是/能有偏达0的现实。与此相映发,曹丕、刘孝绰从文章的角度各明一义。曹丕5典论#论文6说:/夫文本同而末异,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唯通才能备其体

6、。0刘孝绰5昭明太子集序6说:/窃以属文之体,鲜能周备。,,孟坚之颂,尚有似赞之讥;士衡之碑,犹闻类赋之贬。深乎文者,兼而善之。0À他们都把作家和文体紧密结合,理想是/通才0与/兼善0,但实际上却是/能之者偏0、/鲜能周备0。以上数例让我们在多重关系的同构中、在突显其价值首要性的意义上理解了古人所说的/先0。虽然树立了一个/辨0的理想,但现实的缺陷几乎是天生的,所以这个/辨0是有分寸的:一方面,从大处、从整体着眼,注重对文体特征的直观、整全的领悟;另一方面,/辨0的是内在性质上的规定性,但在划界的同时,能够考虑/越界0的可能性、包容和处理/越界0的现实性。在明确这个意义之后,我们接着讨

7、论/辨体0的/划界限0、/比高下0,讨论/辨体0的/划界/越界0。就/划界限0而言,古人常说的/文以载道0、/诗以言志0,古人常辨的/以文为诗0与/以诗为文0、/以古入律0与/以律入古0、/以诗为词0与/以词入诗0,都在实际上预设了文、诗、词和古诗、律诗之间的疆界,以及疆域之间的跨越与渗透。¹宋人倪思(正父)语,宋王应麟5玉海6卷二十二引,文渊阁四库全书子部类书类。º严羽5沧浪诗话#诗法6引王安石语。»张戒5岁寒堂诗话6卷上。¼吴讷5文章辨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