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的积贫积弱成高

北宋的积贫积弱成高

ID:37528444

大小:48.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5-24

北宋的积贫积弱成高_第1页
北宋的积贫积弱成高_第2页
北宋的积贫积弱成高_第3页
北宋的积贫积弱成高_第4页
北宋的积贫积弱成高_第5页
资源描述:

《北宋的积贫积弱成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北宋的积贫积弱谢志刚(廊坊师范学院社会发展学院05级历本一班0502016010)摘要:北宋是我国古代史中登峰造极的一个时期,它的富庶、繁荣,比之汉唐有过之而无不及,在学术、科技、贸易各个方面的发展均是最为辉煌的时期。但是古往今来的历史家却恰如其分地给北宋四个字的评价—积贫积弱。这个评价几乎成为北宋的代名词,人们将“积贫积弱”看作是北宋王朝的最大特点。它与北宋王朝所拥有的富庶、繁荣形成了极大的反差,但从北宋王朝整个发展过程来看,“积贫积弱”四个字的评价并没有“委曲”北宋王朝一六八年的历史。关键词:积贫积弱;中央集权;

2、土地兼并;三冗后人之所以称北宋王朝“积贫积弱”,并不在于它的经济不够发达,科技不够进步,文化不够繁荣,也不在于人才匮乏和军事力量弱小,单从军事力量上来看,北宋比辽、金稍弱进攻之力不足,防守则有余,宋辽军队在澶渊城下的恶战就是最好的证明,北宋和西夏相比实力还略强一些。“积贫积弱”的出现,而是在于北宋中央政府统治暗弱,北宋王朝长期受到财政赤字的困扰。边境线上不断遭受周边少数民族政权的侵扰。边患问题得不到彻底解决,久而久之,在内外力的共同作用之下,便形成了“积贫积弱”的局面。一、积贫积弱的历史渊源为什么北宋会形成积贫积弱的

3、局面呢?对此古今议论颇多,归纳起来不外以下几个方面:(一)冗官、冗费、冗兵加上对辽、西夏的“岁币”“岁赐”使国家财政陷入困境;(二)兵将分离,将帅无权,指挥不灵,以致于军队战斗力下降,削弱;(三)叠床架屋的官僚机构互相牵制、扯皮、行政效率低下;(四)为应付庞大的财政开支而尽力搜刮人民的财物;(五)掌权者思想保守、因循守旧,故而积重难返;这一切都是由北宋王朝的统治者所执行的政策所决定的。说到“积贫积弱”局面形成的历史渊源,还要从北宋初年加强中央的措施说起,正是因为北宋初年采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为“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

4、埋下了伏笔。对此,朱绍侯先生在其主编的《中国古代史》中指出:“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对解决藩镇跋扈、维护国家统一起了重要作用,在客观上也是有利于当时社会经济发展,但是这些措施虽然解决了中央与藩镇的矛盾,却种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1]北宋建国以后,为改变唐末五代十国时期的皇权旁落、藩镇割据对抗中央政府的局面,不使北宋成为一个继五代之后又一个短命的王朝。宋太祖、宋太宗本着:“惩创五季,而矫唐末之失策“[2]的历史教训,将中央集权的巩固作为封建国家的第一要略,以各种方式收缴、限制文臣武将的权力,按照赵普的“治道”“稍

5、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3]的方法,加强对宰相、方镇、节度使,政权、财权、兵权的剥夺,直接归皇帝控制。宋太祖、宋太宗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措施有:第一、在地方削减州郡一级长官的权力,不允许兼任一个州郡以上的职务,又规定州郡长官由文官担任,又以文官任州郡长官,另设“通判”以牵制之,后又将全国州郡化分为十五路,并陆续在各地设四司、临时指派朝官兼任,极大的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第二、在中央分割宰相的权力,不但在宰相之下设“参知政事”作副宰相,还把唐末五代设置的枢密院和三司定为常定官员,以枢密使分割宰相军权,以三司使分其

6、财权。第三、改革军制,禁军不再设最高统帅,罢殿前都点检等职,设三司,派资历较浅,容易控制的人来担任将领,而以枢密院掌握发兵权,同时实行“更戍法”。第四、北宋统治者按照“守内虚外”的政策进行军事部署。在边境线上只留少量禁军。对辽、西夏采取被动守势,而重兵驻扎内地。第五、发展科举制,严格考试程序,扩大取士名额,提高登第人士的待遇。广泛吸收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参加政权。北宋初年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对于防止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再现,稳定社会秩序,巩固国家统一,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推动科学文化事业的进步,无疑起了积极作用。

7、然而,也正是由于不适当的过度集权,太宗以后诸帝视之为“祖宗之法”,不知变通,积重难返,终成弊端。如军权向皇帝手中集中,便使将帅不能因时因地灵活指挥,军队数量虽然众多而战斗力下降,在对辽、西夏的战争中屡屡失利,政权的过分集中,不仅造成事权分散,官员职责不清,行政效率不高,而且由于机构重叠,官员重多,财政开支巨大,所有这些都与北宋中叶“积贫积弱”危机的出现有密切的关系,这也是中央集权的加强对北宋政权的重大影响,这些影响主要表现在:军事部置上:中央与地方驻兵各半“京师之兵,足以制诸道,则无外乱;合诸道之兵足以当京师,则无内

8、变。内外相制,无偏重之患”[4]实为“内外相制”之策。在中央禁军的部署上,开封城内和城外,开封和京师周围州县,也都维持一定的比例,结束了武将专兵的局面。同时还实行“守内虚外”之策,对此,宋太宗陈述其理由曰:“国家若无外忧,必有内患,外忧不过边事,皆有预防。惟奸邪无状,若为内,深可惧也。帝王用心,常须瑾此。”[5]在他看来大臣谋权夺位和农民起义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