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521047
大小:15.34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24
《清兵卫与葫芦录课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一)导入(幻灯)0.1元=50元=600元公式是否成立?请数学课代表论证这个公式是如何成立的。文学上的成立,源于《清兵卫与葫芦》;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日本重要文学流派“白桦派”代表作家志贺直哉的小说小说《清兵卫与葫芦》。因为小说主人公清兵卫的奇特的爱好,收藏葫芦,这个等式成立了。 (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梳理情节,感知双线魅力 1.文章开头说“这是一个叫清兵卫的孩子跟葫芦的故事”,其实,小说还有一条暗线,是“大人与葫芦”的故事,请大家速读课文,分别扣住“清兵卫与葫芦”和“大人与葫芦”的线索,用含有“葫芦”的短语来说说这是一个什么故事。
2、梳理情节,感知双线魅力 ☆清兵卫与葫芦—— ☆大人与葫芦—— 学生浏览课文,并梳理情节线索。 学生交流,老师点评,并将学生阅读收获板书到黑板上。 明确: ①“清兵卫与葫芦”的故事:玩葫芦——想葫芦——看(藏)葫芦——买葫芦——失葫芦——舍葫芦 ②“大人与葫芦”的故事:谈论葫芦——没收葫芦——砸碎葫芦——转卖葫芦 小结:清兵卫和大人之间因葫芦发生了冲突,说到底,这原来是清兵卫与大人的故事。文章两条线索由分而合,交织冲突,使情节斗折蛇行,有摇曳之美。 2.学生将板书的明暗两条线索标注在相应的段落旁边,以理清文章内容,再次熟悉课文。
3、(三)品读细节,体会人物情感 1.你觉得第一段中哪个词最能概括清兵卫对葫芦的感情? 明确:热衷。(板书“热衷”) 2、读课文2-6段,从哪里看出清兵卫是热衷于葫芦的?概括:常常买葫芦,处理葫芦把一老头儿的脑袋错看成葫芦总是呆呆的望葫芦,常常上街看葫芦喜欢收拾葫芦,看葫芦大概所有的葫芦,都被他一一看过了小结细节描写的作用:第一,使情节更丰满。生动的说明了清兵卫特别喜爱葫芦,到了痴迷的程度,葫芦于他是一种很重要的乐趣,绝不是三分钟的热度使然。第二,推动情节发展。清兵卫看过了很多葫芦,这为下文表现他对葫芦的高超鉴赏力作了铺垫,不会让读者觉得后文安排
4、突兀。3、学生分角色朗读父亲与客人的谈话部分,思考:为什么写到父亲与客人的谈话?清兵卫喜欢什么样的葫芦?客人又喜欢什么样的葫芦?父亲怎么看清兵卫的爱好?明确:展示了两大矛盾冲突:清兵卫的爱好和父亲的不支持的矛盾;清兵卫的独到眼光和世俗眼光的矛盾。为下文矛盾的爆发做铺垫。说明清兵卫欣赏葫芦的眼光独到,为下文葫芦卖出高价作铺垫。4、教员发现了清兵卫的小动作,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如何处理这件事,转而写教员的爱好?明确:作者这样写,使时间暂停,情节的推进被“吊”了一“吊”,是运用了“摇摆”的处理方式,使得文章有张有弛,曲折有致。5、引入摇摆的概念摇摆:小说在
5、运行时不是毅然决然地向前突奔,而是在绝大部分时间里出现了犹豫不决的状态。大多数小说情节运行并不呈现一条直线,作家不会让人物选择捷径一口气跑到底,总会在某处放慢速度甚至停下来做点什么然后再回到轨道,这就出现了情节的摇摆。6、还有哪些情节体现了摇摆?阅读课文的高潮部分。(1)教员家访,父亲恰好不在。(2)清兵卫“心头别别地跳着”,担心他会注意到自己的其他葫芦,结果教员沉醉于自己的训斥,并未注意到仅在咫尺的那些葫芦,清兵卫终于松了一口气,我们也和他一样松了一口气。(3)刚刚松了一口气,可父亲很快回来了,知道了教员的来访,不仅把清兵卫暴打了一顿,并且非常粗
6、暴地将剩下的葫芦“一个一个地砸碎”,7、小结“摇摆“的作用:通过这几处的摇摆,我们可以发现,“摇摆”是小说情节设置的一个很重要的技巧,它让小说的情节波浪起伏,是小说运行的动力之一。通过语言、情节性格、主题的摇摆,小说才得以如河流一般不住地奔流向前。小说的运行过程,其实就是摇摆的过程。我们抽去小说的内容去看纯粹的结构时,将会发现,那是一个经过若干次摇摆之后留下的曲折、回绕、反反复复的图形。那么大家在进行写作的时候,也可以试着采用“摇摆”这种方式,使你的文章波浪起伏,山重水复,从而增添艺术的魅力。8、至此,矛盾冲突达到了高潮,为什么不直接交代结局,而是
7、宕开一笔写那个用一毛钱买来的葫芦会卖到600块钱的?0.1=50=600?明确:体现了情节上的摇摆照应前文,说明清兵卫眼光独特,很识货和前文形成对比,父亲训斥清兵卫的话,“你懂得什么,也来插嘴”。也说明大人们对清兵卫不理解增强悲剧色彩,加大讽刺力度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9、对于清兵卫的新爱好,父亲是何态度?安排这个结局有何用意?明确:“又开始嘀咕了”。暗示读者,清兵卫对绘画的爱好会在家长粗暴地干涉下又一次放弃,就结构而言,照应开头。就内容而言,暗示作品主题,清兵卫又有了新的爱好,但这新的爱好也仍然是为父亲所不喜欢的。这就蕴含了新的矛盾。小说再次
8、戛然而止,无限的后续故事留待读者自己去想象,也许又是葫芦故事的重演,这就使得悲剧意味加重。试想,如果不断地重演这样的故事,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