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转型”的逻辑乱源——绝对量与相对量的混淆

“价值转型”的逻辑乱源——绝对量与相对量的混淆

ID:37518268

大小:58.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5-24

“价值转型”的逻辑乱源——绝对量与相对量的混淆_第1页
“价值转型”的逻辑乱源——绝对量与相对量的混淆_第2页
“价值转型”的逻辑乱源——绝对量与相对量的混淆_第3页
“价值转型”的逻辑乱源——绝对量与相对量的混淆_第4页
“价值转型”的逻辑乱源——绝对量与相对量的混淆_第5页
资源描述:

《“价值转型”的逻辑乱源——绝对量与相对量的混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价值转型”的逻辑乱源——绝对量与相对量的混淆——略论“实体性价值论”与“生产关系性价值论”的不可统一性杨文进杨文进(1958.9-),男,经济学博士,现为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主要从事经济学基本理论等方面的研究。内容提要:价值的本质是生产关系,价值尺度必须反映社会的本质特征,因此价值尺度与价值量都是随着生产关系变化而改变的相对量、不同生产关系下的价值量没有直接的可比性。对斯密的误解所产生的追求逻辑一致性的价值理论,致使人们将仅仅适应于简单商品经济的劳动价值论用于与其性质完全不同的资本主义,忽视了绝对性

2、的价值量与相对性的生产价格量之间在逻辑上的不可统一性,因此产生了古典学派体系中的严重逻辑矛盾。理论和事实证明,以“实体”为基础的绝对性劳动价值论,与马克思所要揭示的资本主义经济本质是格格不入的。只有“生产关系性价值理论”,才能够真正成为马克思经济理论的理论基础,从而是其价值理论中的精髓。关键词:价值转型劳动价值论资本主义绝对量相对量经济理论作为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抽象,是建立在各自特有的假设上面的,因此在用他们来解释客观世界时,就不能脱离其假设前提来进行,否则就会犯张冠李戴的错误。这方面比较典型的情况,就体

3、现在人们对劳动价值论的运用上面。一、“价值转型”的逻辑乱源——绝对量与相对量的混淆我们知道,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虽然是建立在古典学派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的,但两者之间在这方面的认识却存在着天壤之别。以斯密为代表的古典学派,在“价值”的认识上继承了古希腊以来的社会“公平”观念,认为劳动是在简单商品交换中体现这种观念的最好“尺度”。显然,作为比较人们之间利益关系的尺度,价值及其体现的价格就不是一个绝对量,而是一个相对量,其量值不仅会随着人们之间相对利益关系的变化而改变,而且会随着社会制度的变迁而改变;更重要的是,它

4、必须反映各社会的本质特征,从而具有明显的社会学意义。这也就是说,在不同的生产关系下,衡量价值的尺度是不同的,这正如钻石等各种在阶级社会作为体现人们社会地位而具有很大价值的奢侈品,在社会关系平等的原始部落几乎一钱不值一样。正因为这样,所以在简单商品经济转换到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后,原来充当价值尺度的“单纯劳动”也就失去了相应的功能,被反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本质(资本对劳动的支配)的“支配的劳动”所取代(在斯密这里,“支配的劳动”不是一个绝对量,而是一个随生产关系变化的相对量。如随着资本积累的进行,劳动工资在总收入中

5、的比重有上升趋势),这也就是说,简单商品经济的价值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价值不是一回事,两者间没有直接的可比性(斯密,1981)。显然,斯密对价值本质的理解,是与经济学的学科性质(社会科学)和目的(揭示资本主义的经济关系)相一致的,因此两者之间并不存在任何的逻辑矛盾。作为斯密经济学继承者之一的李嘉图,显然没有认识到价值的这种生产关系本质,因此不是把价值作为一种体现人们之间利益关系的相对量,而是把它作为一种客观的绝对量来对待,并且把简单商品经济的价值等同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价值,由此才会产生其要解决的斯密那里的

6、“劳动”与“支配的劳动”之间逻辑不一致的矛盾,寻求一种不变的价值尺度(李嘉图,1981),但毕其一生努力,也未能找到这样的尺度。原因就是,他一方面将价值作为一种客观的绝对量来对待,另一方面又将反映资本主义制度本质的生产关系(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的平均利润率规律)引进到体系中来,由此产生了严重的逻辑矛盾(绝对量与相对量之间的矛盾)。而在斯密这里,由于价值的本质是生产关系,因此价值尺度是个随生产关系变化而改变的相对量,并且价值尺度始终是与各社会生产关系的本质联系在一起的,这也就是说,简单商品经济的价值尺度与资本

7、主义市场经济的价值尺度是两个完全独立的范畴,其中并不存在逻辑上的任何联系,所以在价值量上根本不存在从简单商品经济到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的逻辑矛盾,这个所谓的“矛盾”,完全是因为李嘉图对价值本质误解所产生的结果。也正是在这一点上,李嘉图确实如人们所讲的那样具有超人的逻辑推理能力,但却缺乏斯密那样的社会历史观。为此,他才会将劳动价值论运用到与该理论前提假设条件完全不同的资本主义,由此不仅产生了他自身无法解决的逻辑矛盾,而且还使得这个矛盾困扰经济学界近两百年,使无数人在这方面进行无为的“智力游戏”竞赛,同时

8、还使得价值尺度的理论研究完全脱离了它的社会学意义。众所周知,马克思对价值理论的研究,就是从解决李嘉图这个矛盾(劳动创造价值与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之间的矛盾)着手的。然而,由于马克思没有发现李嘉图矛盾产生的根源,仍然将价值量与价值尺度作为一种客观的绝对量来对待,认为劳动价值论能够通行于一切形式的商品经济,因此马克思不仅没有解决这个矛盾,反而将这个矛盾推向了极致,同时也导致了他自身整个体系严重的逻辑矛盾。为了与绝对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