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516620
大小:93.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05-24
《心音共鸣_写触动人心灵的人和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们如何进行迁移、改造和创新。所以善用课本,巧用名著是两个重要的选择作文材料的方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精读课本和一些名著,情随意到,信手拈来,否则,你想巧也“巧”不起来哟。 板书: 善用课本,巧于运用。 生3:老师,我感觉你文章的第四自然段写景虽然写得挺美的,但我老感觉没有第二自然段写的几句景来得自然。老师,你是怎样看的呢?(众生惊讶,然后鼓掌) 师:呵呵,能挑出老师文章的毛病真是难能可贵之处,非常高兴你能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文章中的写景不是为了写景而写景
2、。第二自然段的景物描写,是点点勾勒几笔,第四自然段是细致描写,我这样写的目的是用景物来渲染和烘托母亲那美好的形象,都是景语,你这么一说,我也有这种感觉,似乎有堆砌之嫌。好的文章还得来源于反复的修改,古人有“推敲”之佳话,老师非常高兴接受你的意见,下去之后,我再去反复读读,力求把它“推敲”得更美。(学生鼓掌)刚才这个同学提出的问题给了我们大家一个启示:(板书)景物是为主题服务的,行文要自然。 生4:我最喜欢你文章中的抒情语言,特别是“今朝的思情陪伴着往昔的记忆,往昔的记忆萦绕着今朝的思情”和“故乡叫月亮湾,
3、月亮湾里有清水江,清水江上还有月亮桥,月亮桥上再也没有了母亲,母亲眼里却永远有着儿子寻找书中最美风景的背影”的句子。有时我回忆到自己感动的人和事,很想用很美的语言表达出来,可是一提起笔,又不知写什么了,很郁闷的(生笑),老师,你说怎样才能做到你这样呢?(生笑鼓掌) 师:哈哈……谢谢你的欣赏和鼓励!“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你们想要超过老师太容易!也是我希望和最高兴的事情。杜甫说“语不惊人死不休”,情感是文章的灵魂,语言是文章的衣裳,因此我们要注意感情的积累和语言的积累。就是刚才我们讨论的要有一颗感恩和敏感的心
4、去感悟生活,在生活中直接积累;在就是要博览群书,养成一个好读书的习惯,从书本中间接积累。宋代理学家朱熹在白鹿洞讲学时,有一个叫黄干的学生看到朱熹读过的书页边摸成了黑色,不禁惊叹:“先生哪里是在读书,分明是在„吃‟书啊!”朱熹点头说:“对,白鹿洞的第一条学习规定,就是讲究„吃‟书。通常的„吃‟法有两种,一种是人„吃‟法,一种是„牛吃法‟,„牛吃‟,大嚼大咽,然后反刍;人„吃‟,细嚼慢咽,才见滋味。”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读书既要博览群书,又要精读。博览群书可以开阔我们的眼界,活跃我们的思维。精读甚至背诵重点诗文,可以吸收
5、精华的东西,化在我们思想中,才能笔到随来。我在文章中写“故乡叫月亮湾,月亮湾里有清水江,清水江上有月亮桥,月亮桥上再也没有了母亲,母亲眼里却永远有着儿子寻找书中最美风景的背影”等句子,这都是我情感油然而生的,这源于平日阅读和做读书笔记的结果。所以一开始教你们,就给大家推荐好的文章和作品,要求大家学会写生活札记和读书笔记。当然老师也没有达到朱熹说的那种境界,只要我们大家一起努力,能说做不到吗?(生笑而鼓掌)所以啊就要(板书)阅读、积累、应用。 生5:刚才听了你读完《月亮桥》,被你文章中的情感所打动,你在评点同
6、学的作文时常说“这是一篇构思非常新颖的文章”,老师你能谈谈你的文章构思吗?(生鼓掌) 师:好!说实在的,刚才给大家朗诵时,我也非常激动。我刚才说了,母亲给我感动的东西太多,要想写的东西太多,月亮桥就是我感情的切入点,也是我想写母亲的线索。所以我选择的材料都是围绕着与月亮桥有关的材料来进行的。以时间为顺序,以月亮桥为线索,把我去求学时母亲送和迎的画面串起来,就象我们平日里看到的冰糖葫芦是用一根细棒把糖葫芦串起来买的,细棒就是线索,糖葫芦就是母亲送和迎的材料,母亲反复说的那句话“读到你书上画的地方去”就是一个
7、细节,以此来展现母亲对我深深的期望。不知道同学们注意到没有,我在文章中有五次写到母亲不同于其他母亲微笑的气质和眼光,当你第一次在第三自然段读到“因为桥上站着我那不同于其他母亲气质的母亲”时,你也许会产生一种纳闷,为什么他的母亲不同于其他母亲的气质呢?难道仅仅是要孩子读书吗?天下的母亲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好好读书的呀!我这样在文章中四次写到,都没有揭示原因,直到第五次—也就是文章快要结束时,才道明原因,目的是引起读者读下去,“文是看山不喜平”,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波澜,同时这也是一个细节描写。因此在动笔之前,要想好写的是
8、一件什么事,写的是怎样一个人?想抓住哪一点来展开叙述?所以动笔之前要做到(板书)怎么写:构思、剪裁、细节描写。谢谢这个同学非常有深度的提问。(学生鼓掌) 生6:老师,听了你朗读《月亮桥》,的确很感动。文章的题目很美,月亮桥就是一个很有诗意的名字;题记很美,带有一种朦胧的意味;情感很美,有打动我的原因为证。但我又仔细看过几遍后,总感觉文章的语言有过分追求华丽之嫌,没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