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504138
大小:486.1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5-12
《良好行为习惯发展性评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小学生良好品德养成的过程性评价实验研究》中期报告滨城区授田英才学园课题组一、课题的提出(一)理论价值1、《品德与社会》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全面实施课程目标,教师需要树立新的课程资源观,以“课程设计者”的角色,对课程资源进行开发和优化。在学习评价中,要强调对学生行为表现和道德实践能力的评价,通过评价努力创设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创造性学习的氛围。2、新课程“纲要”对学生评价所倡导的改革方向:强调“以人为本”,提出评价改革目标从评价功能转变的角度强调“发展性评价”。指出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
2、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倡导关注学生个体间发展的差异性和个体内发展的不均衡性,注重评价内容多元、评价标准分层,重视评价对学生个体发展的建构作用。3、过程性评价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教育评价发展性评价的核心特点,采用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是为了锻炼学生的自我评价及批评能力,使学生学会自己教育自己,全面、公正地认识自己和他人;同时发扬教学民主,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互相激励,不断上进。(二)实践价值1、当前的教育评价往往过分强调甄别和选拔的功能,忽视评价的综合功能;评价过分关注活动结果,忽视被评价者的进步状
3、况和努力程度,忽视过程的评价;评价主体机械、单一,过于强调共性和一般,忽视个性的发展和差异性;评价标准机械、单一,过于强调共性和一般,忽视个性的发展和差异性;评价方法单调,过于注重量化评价和书面测验,对质性评价方法不够重视;忽视评价结果的反馈于认同,使评价的反思、调控功能得不到充分的发挥;评价对象基本处于被动地位,自尊心、自信心得不到很好的保护。这样的评价方式严重影响了儿童良好品德饿养成。2、小学生良好品德养成的过程性评价,关注评价过程,发展学生个性,也是学科评价发展的新趋势。让每一个学生成为评价主体,随时了解、调整、改进自己的发展状态;促进道德内化;让教师更加准确地了解学
4、生的学习状态,发展状况,把握最佳教育契机,以取得良好的教育实效是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的根本任务。通过教学评价,让每一个学生时时建立自信,人人有向上的追求,天天有奋斗的目标,常常有成功的喜悦,使学生从自我体验中主动、全面地发展,健康快乐地成长是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最终目的。3、在小学品德课教学过程中如何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如何让学生在自主学习活动中成长收获,是现今品德课教学改革研究的主题,也是新课程的核心之一。它关系着小学生德育素质的培养是否得到实质性进展的问题,关系着小学生的身心成长是否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二、课题研究的目标(一)研究目标1、通过课题研究,力求在实践基础上探
5、索出一套促进我校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评价机制,找到发展性评价的有效实施的途径、方法及其特点。为学生可持续性地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2、通过研究,力求将动态的评价方式融于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中,使评价与学生发展同步,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3、通过课题研究,使我校学生在评价活动中切实感受到发展性的全新评价理念,对自己的文明素养、道德品质、行为习惯以及终身发展等方面的形成所起的重要导向作用。(二)研究内容1、调查并分析小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存在的不良行为习惯及成因。2、对成功的家庭教育和问题家庭教育进行个案分析。3、探究家庭环境、校园环境和社会环境对小学生良好行为
6、习惯培养的影响。三、课题研究取得的阶段性成果1、充分发挥发展性评价的作用,调动学生自觉、主动、积极的全员参与各种活动,构建学生自评、互评、师评、家长评的立体式发展性评价模式。2、统筹规划,关注到每个孩子品德养成。3、加强家校合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4、过程性评价中正确运用激励法。5、做“三会”好少年,养成了良好的品德。6、做好引路人,促进教师师德建设的发展。7、课题组成员与本校心理咨询室多次探讨、学习、商议如何更加有效的帮助有心理问题的个别学生,并多次针对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开展讲座或活动。四、下一步打算1、继续完善强化行为习惯养成评价制度,使之更科学、合理;2、继续以课堂教
7、学为主阵地,强化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3、强化课题实验教师的理论学习;4、继续开展习惯养成教育系列实践活动,并在活动中认真总结、反馈。谢谢聆听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