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 —谁来先享低碳盛宴0908

低碳经济 —谁来先享低碳盛宴0908

ID:37504071

大小:316.96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5-24

低碳经济 —谁来先享低碳盛宴0908_第1页
低碳经济 —谁来先享低碳盛宴0908_第2页
低碳经济 —谁来先享低碳盛宴0908_第3页
低碳经济 —谁来先享低碳盛宴0908_第4页
低碳经济 —谁来先享低碳盛宴0908_第5页
资源描述:

《低碳经济 —谁来先享低碳盛宴0908》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09年低碳经济专题报告2009年8月14日低碳经济研究员:李芬—谁来先享低碳盛宴?联系人:朱厚中电话:(86-21)51097188-1853投资要点:低碳经济:理念似曾相识,挑战刚刚开始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其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核心是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发展观的转变。应运而生的运行机制包括碳排放权以及未来很有可能启用的碳税。从长期来看,化石能源稀缺以及气候变暖对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是发展低碳模式的内在动力。而由它所推崇的能源利用和使用方式上的变革,以及引发的技术和产业变革,不啻于一次新的技术革命。低碳经济产业链:脱

2、碳换骨,绿意盎然低碳经济的发展路径主要在于绿化能源的提供方式、能源的运输和储存方式、能源的消费和使用方式,从而将节能减排渗透到公用事业、工业和消费等各个领域。中国能源现状:无法忽视的真相中国能源状况一直不容乐观,一次能源分布不均衡、能源结构上,富煤,缺油,少气、能源利用效率低、减排压力大,因此我们认为发展低碳经济是改善能源分布和结构不均衡、实现节能减排的必然选择。寻找中国特色的低碳之路从我国国情出发,走出有中国特色的低碳之路,可以从特高压、清洁煤技术、新能源、工业节能、智能电网等方面重点入手,对症下药,改善能源分布和结构不均衡等。谁来先享低碳盛宴?虽然低碳经济的说法兴起不

3、久,但中国在这方面的努力已耕耘多年,不少关键技术已经取得突破,如特高压、工业节能方面、智能电网部分技术和电网降损方面,开始逐步摆脱对国外技术的依赖,国产化进程正在加速,同时也给国内经济和企业带来全新的机遇和增长点,自然,这也将是资本追逐的热点。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1一、低碳经济:理念似曾相识,挑战刚刚开始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其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核心是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发展观的转变。应运而生的运行机制包括碳排放权以及未来很有可能启用的碳税。从长期来看,化石能源稀缺以及气候变暖对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是发展低碳

4、模式的内在动力。而由它所推崇的能源利用和使用方式上的变革,以及引发的技术和产业变革,不啻于一次新的技术革命。低碳经济这一时髦名词,实际上由来已久,它的理念与科学发展观、循环经济是一脉相承的,而素来为投资者热捧的新能源也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环。经济危机、严峻的气候和能源问题、奥巴马的新能源政策都为低碳经济模式的突破和推广带来契机。如何在新一轮技术革命中抢占先机,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大限将至,如何谋求更多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地位,低碳经济已经势不可挡的成为各国政策考量的重中之重。二、低碳经济产业链:脱碳换骨,绿意盎然图1:低碳经济产业链化石燃料:高低碳经济衍生品:碳交易、碳税、合同能

5、源管理(EMC)碳•石油•节能工业•天然气输配:•电网智能化;•节能建筑替代•煤炭等清洁煤技术•设备节能化•节能照明水电清洁能源:低太阳能、风能、消费:智能电表碳化储能:电池、抽核能水蓄能电站等新能源汽车生物能源、地(V2G)热、沼气等产业链:动力源产生、储存、运输、分配消费资料来源:国元证券投资研究中心低碳经济的发展路径主要在三个领域:V能源的提供方式:由传统的化石燃料(石油、煤炭)利用转向清洁能源,这里不单包括可再生的水电、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能等的大力推广,实现能源结构的多元化;更重要的是改进现有化石能源的利用方式,如清洁煤技术等,提高化石燃料的利用效率,减少污染排放

6、。毕竟,对大多数国家而言,可再生能源由于自身的局限,目前无法完全替代化石能源,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化石燃料仍将是主要能源.V能源的运输和储存方式:由电网、固网运输向智能(分布式)电网过渡,包括互动、虚拟的电网形式,以及电池汽车入网等。V能源的消费和使用方式:由用油过渡到用电,减少工业能耗和污染排放,以及降低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2建筑和照明能耗,更有效的利用电能,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等。表1:可持续发展所要求的可再生能源替代比例时间201020202030204020502100替代比(%)~10~20~30~40>50>80资料来源:国际能源组织IEA三、中国能

7、源现状:无法忽视的真相一次能源分布不均衡我国的资源分布和电力负荷面临着巨大的尴尬与反差:一方面,煤炭、水能两大能源支柱以及可大规模开发利用的陆地风能和太阳能资源主要集中在西部和北部地区,却受运输等瓶颈限制难以输出;另一方面,华东等的电力负荷中心频频遭遇短缺之苦,并由此形成一定时期煤电油运全面紧张的严峻考验。同时,能源供求上下游之间距离长达500千米-2000千米,传统输电技术难以为继。能源结构上,富煤,缺油,少气过度依赖煤炭,一方面不利于国家能源安全,另一方面,燃煤造成的空气污染,加剧了环境压力。图2:2008年世界各国能源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