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人口红利_中国经济增长源泉的开拓

未来的人口红利_中国经济增长源泉的开拓

ID:37487963

大小:2.97 M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5-24

未来的人口红利_中国经济增长源泉的开拓_第1页
未来的人口红利_中国经济增长源泉的开拓_第2页
未来的人口红利_中国经济增长源泉的开拓_第3页
未来的人口红利_中国经济增长源泉的开拓_第4页
未来的人口红利_中国经济增长源泉的开拓_第5页
资源描述:

《未来的人口红利_中国经济增长源泉的开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人口科学2009年第1期未来的人口红利———中国经济增长源泉的开拓蔡昉【摘要】文章回顾中国经济增长中的人口红利,即在过去30年中人口因素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在此基础上,探讨在劳动年龄人口增速放缓、剩余劳动力渐趋枯竭、人口老龄化的条件下,中国如何保持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文章目的主要在于揭示和论证在第一次人口红利式微乃至消失后,仍然可以产生第二次人口红利,避免“人口负债”,即通过教育深化提高劳动生产率,保持和延伸中国产业的竞争优势,通过养老保障制度安排创造新的储蓄源泉,以及通过劳动力市场制度安排,扩大人口老龄化时期的劳动力资源和人力资本存量

2、。【关键词】第一次(第二次)人口红利教育深化养老保障人力资源【作者】蔡昉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一、引言20世纪90年代以来,关于人口转变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有了一个明显的突破。此前,这个领域的研究长期集中在观察人口规模或人口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绩效之间的关系,①得出的结论并不确定,即正面或负面关系的证据都存在。然而,当研究的重心转移到观察人口年龄结构与经济增长绩效关系上来之后,人们发现,劳动年龄人口持续增长,比重不断提高这样一种生产性人口结构,可以通过保证劳动力的充足供给和储蓄率的提高,而为经济增长提供一个额外的源泉,或

3、人口红利。在解释20世纪60年代以后日本与亚洲“四小龙”等国家和地区创造的“东亚奇迹”,以及西方经济史上新大陆经济超过旧大陆经济增长的部分时,一些经济学家发现,人口年龄结构的改善从而人口抚养比的下降,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可以解释超出稳态增长率部分的25%~100%不等(Bloom等,1997;Williamson,1997)。与此同时,关于人口红利在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存在,也回应了主流经济学家对“东亚奇①例如,这方面的讨论可以参见蔡昉、张车伟等(2002:25~54)所做的综述。2未来的人口红利迹”的置疑。新古典增长理论把劳动力短缺从而资本报酬递

4、减作为其前提假设。因此,如果没有观察到全要素生产率这个指标的改进,任何经济增长表现都被判断为是不可持续性的。例如,Young(1992)和Krugman(1994)就曾在亚洲“四小龙”高速增长时期,依据这些经济体全要素生产率的表现,质疑所谓的“东亚奇迹”,并断定其增长的不可持续性。然而,在劳动力无限供给的经济发展中,在剩余劳动力被全部吸纳之前,由于存在人口红利,资本报酬递减现象可以不发生。也就是说,在其他体制环境得到保障的条件下,主要依靠资本和劳动投入的经济增长方式,在二元经济式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可持续性。这种异于新古典增长理论圭臬的增长类

5、型的有效性,在东亚的高速经济发展中得到印证(Williamson,1997;Bhagwati,1996)。可见,人口红利的观察与解释,在经济增长理论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国改革开放时期实现的高速经济增长,同样有其人口因素的作用,即由于在改革期间,人口政策、经济增长和社会变迁共同推动了人口转变过程,人口结构呈现出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多、增速快和比重大的特点,形成有利的人口结构从而潜在的人口红利。这种潜在的人口红利,在改革开放创造了日益符合市场经济制度环境的前提下,通过二元经济式的发展过程,参与经济全球化而得以实现(蔡昉,2008)。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

6、经济增长的研究表明,中国总抚养比每降低1个百分点,导致经济增长速度提高0.115个百分点。1982~2000年间,总抚养比下降推动人均GDP增长速度上升2.3个百分点,大约对同期人均GDP增长贡献了1/4左右(Cai等,2005)。既然人口红利的源泉是人口转变特定阶段产生的年龄结构优势,随着人口转变阶段的变化,这个人口年龄结构自然会发生变化,即从劳动年龄人口占优势的人口结构,转变为年老型的人口结构。事实上,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从20世纪60年代的高速增长,进入到90年代的相对缓慢增长,并预计在2015年前后停止增长。与此同时,65岁及以上

7、人口占全部人口比重在2000年已经接近7%,并预计在2015年达到9.6%。相应的,人口抚养比届时抵达由下降到上升的转折点。如果遵循以往关于人口红利的定义(劳动年龄人口持续增长、比重不断提高从而保证劳动力充分供给和高储蓄率),以及相应的估算人口红利的代理变量(人口抚养比),则上述转折点的接近和抵达则意味着人口红利的减弱乃至消失。但是,也有文献指出,在人口年龄结构趋于老化的情况下,个人和家庭的未雨绸缪可以产生一个新的储蓄动机,形成一个新的储蓄来源,其在国内、国际资本市场上的投资还可以获得收益。这被称为区别于前述意义上人口红利的“第二次人口红利”

8、(Lee等,2006)。不过,如果仅从人口老龄化时期储蓄动机角度来观察,尚不能构成在推动经济增长的作用程度上,堪与第一次人口红利相提并论的第二次人口红利。在理解人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