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前期的历史(二)

中国近代前期的历史(二)

ID:37478874

大小:39.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24

中国近代前期的历史(二)_第1页
中国近代前期的历史(二)_第2页
中国近代前期的历史(二)_第3页
中国近代前期的历史(二)_第4页
中国近代前期的历史(二)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近代前期的历史(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近代前期的历史(2)【高考命题趋向】本讲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终结的历史,有其高潮,也有其衰落的表现。在过去高考中考题内容波及的比重很大,几乎所有的问题都涉及过,考查的题型以选择题居多,也有问答题。其中问答题均为包括本讲知识的综合性题目,从未出现考查本单元的问答题,材料解析题空缺。近年考查的重点是孙中山的革命活动、列强侵华、武昌起义、北洋军阀的特点及反动措施等。今年复习的重点应放在中国同盟会的成立、三民主义、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南京临时政府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辛亥革命的失败及历史功绩与教训、袁世凯复辟帝

2、制、列强侵略加剧、资产阶级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等内容上。【阶段特征】这个阶段的20年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化阶段,社会两大主要矛盾趋于汇流,集中体现为“广大人民群众同清朝统治集团和北洋军阀的矛盾”。这一时期的历史特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理解:(1)20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展开激烈的争夺,他们瓜分中国的迷梦虽然暂告破灭但侵略行为有增无减,呈现了一种新态势,采取了“以华治华”手段达到到目的。(2)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由于民族工业的发展,民族危机的加深,

3、改良运动的失败,清王朝成为洋人的朝廷,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推动了革命的发展。资产阶级革命派坚持走武装斗争的道路并最终获胜,但在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上充满了矛盾和斗争。辛亥革命三次余波的沉寂表明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到了尽头,说明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3)一战期间,由于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以及“民主共和”和“实业救国”两大思潮的驱使,中国民族工业出短暂的春天,为中国革命的进一步发展奠定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4)思想领域掀起了一场激烈的思想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十月革命将新文化运动推向新阶

4、段,给中国革命带来希望的曙光。【学科知识体系和复习重点】一、如何认识三民主义?近代前期中国人民抗争的最高成就就是提出了三民主义。它是同盟会的政治纲领,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这个纲领包括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社会革命三方面的历史任务。(1)三民主义的内容:①民族主义。就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概括。其涵义是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走狗清王朝的封建统治,把斗争矛头直指清王朝,也就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的侵略势力。民族主义的具体内容上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要实现民族主义,就必须进行民族革命。②民权主义,即“创立

5、民国”。就是要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民权主义是孙中山三民主义的思想核心,是“政治革命的根本”。民权主义从理论上解决了当时革命派迫切需要解决的夺取政权与建立政权的问题。要实现民权主义,就必须进行政治革命。③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主张核定全国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做到“家给人足”。民生主义是孙中山经济思想的核心,是资本主义的土地纲领。要实现民生主义,就必须进行社会革命。(2)评价: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也未从根本上触

6、动封建土地所有制,具有很大的空想性,这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进步性:在旧民主革命时期,三民主义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主要矛盾,并试图以革命手段解决这些矛盾。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也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二、关于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的评价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是清朝统治者为遏制日益高涨的革命形势,挽救封建统治危机而进行的两次改革。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从主观动机、性质、

7、客观影响、实际作用等方面认识。(1)从主观目的看,具有反动性。其目的是为了取悦列强,遏制革命形势和消除统治危机。(2)从活动的本质看,具有封建落后性。因为“新政”和立宪仍未超出“中体西用”的范畴。(3)从客观影响看,具有进步性。“新政”和立宪的一些内容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趋势和资产阶级的愿望,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进程。(4)从实际作用看,具有背离性。清政府努力的结果与它的初衷适得其反,从直接影响看,“新政”加重人民负担,激化了矛盾,引起了人民的反抗,立宪使满汉地主之间以及资产阶级立宪派的离心,不但削弱了自身统治

8、,还促进了革命形势的高涨;从根本影响看,派遣的留学生成为反清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者;编练的新军成为武昌起义的主力;奖励实业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不仅为辛亥革命奠定了经济和阶级基础,而且还从根本上瓦解了封建经济的基础。总之,“新政”和预备立宪都是世界资本主义潮流冲击下的产物,结果都失败了,其根本原因是它本质上的落后性。三、比较维新派、革命派和立宪派三者的异同(1)相同点:①阶级属性:都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反对清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