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60年四川农业发展实践与探索

建国60年四川农业发展实践与探索

ID:37478270

大小:84.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5-24

建国60年四川农业发展实践与探索_第1页
建国60年四川农业发展实践与探索_第2页
建国60年四川农业发展实践与探索_第3页
建国60年四川农业发展实践与探索_第4页
建国60年四川农业发展实践与探索_第5页
资源描述:

《建国60年四川农业发展实践与探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建国60年四川农业发展实践与探索发布时间:2009-09-29  文档来源:四川省农业厅  打牢基础强支撑 农业大省跨强省——建国60年四川农业发展实践与探索四川省农业厅厅长 任永昌 一、发展历程新中国的成立为四川农业发展拉开了崭新的序幕。四川农业60年风雨历程,60年伟大变迁,每一个进步,都给我们启迪,每一次成就,都值得我们铭记。概括起来,四川农业60年,可分为改革开放前30年和改革开放后30年两个大阶段和六个小时段。(一)改革开放前30年。建国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摧毁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确立了社会主义的土地公有制,“一五”时期实现了农业的较快发展,但由于后来的“大跃进”、人民

2、公社和文化大革命的折腾,农业徘徊不前。此时期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稳定上升阶段(1950-1957年)。四川解放后,在稳定秩序、建立政权的同时,把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作为当时农村工作的首要任务。组织农民协会,开展减租退押,进行了土地改革,完成了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的社会主义改造,农业生产全面超额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人民生活有了较大改善。二是跌落、恢复阶段(1958-1965年)。1958年9月后,四川在40多天中将16万个合作社合并为5000多个人民公社,土地和财产一律收归公社所有,实现了全省农村人民公社化;并同步建立了61万个农村公共食堂,95%的农村人口进入公共食堂吃饭,实现了

3、农村公共食堂化。由于生产关系的急剧变化,农民在思想观念、生产生活习惯上都很不适应,公社的管理出现严重混乱。随后三年出现的高指标、高征购、高积累、共产风、浮夸风、强迫命令风、生产瞎指挥风等愈演愈烈,导致粮食产量大幅下降,农村严重缺粮,城市供应紧张,出现大量人口非正常死亡。1962年1月,总结了“大跃进”的经验教训,下放了人民公社的管理体制,实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农业生产逐步恢复。三是徘徊前进阶段(1966-1978年)。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各级党政机关及农业事业单位陷于瘫痪,干部下放,工作停顿,农业变成自发性生产的局面。在随后的农业学大寨运动中,尽管进行了大量的农田基本建

4、设,但在以阶级斗争为纲,大批资本主义道路和以粮为纲的方针“指引”下,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生产,维持了农业的缓慢增长。1976年是“文革”恶果反映最严重的一年,粮食和经济作物全面减产,市场供应紧张,粮食库存空虚,部分农村缺粮,不得不从省外调入50.2万吨救急。(二)改革开放后30年。1978年12月18-22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这次会议成为农村改革拉开序幕的标志。实际上,四川、安徽等省的农村改革比十一届三中全会行动得更早。1978年1月,四川广汉县金鱼公社实行“分组作业、以产定工、联产计酬”;1980

5、年11月,广汉县向阳公社在全国第一个摘掉人民公社牌子。农村改革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大发展,初步构建起了农村市场经济体制。农村改革三十年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实现温饱阶段(1978-1984年)。在生产方式上,实现了从包产到组到包干到户的转变,到1984年3月,全省包干到户的生产队达到了99.5%;在农业措施上,减少双季稻面积,主攻中稻,推广杂交水稻和杂交玉米,扩大旱地作物,发展经济作物。此期间全省农业农村经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发展,1984年,全省粮食总产量达到3023.9万吨,人平粮食占有量首次达到410公斤,各种经济作物得到全面发展,四川出现了“卖粮难”、“卖棉难”、“卖猪

6、难”的状况。二是实现初步小康阶段(1985-1999年)。经过改革开放初期几年的发展,到1984年全省农村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井喷”式的政策效应发挥后,1985年起,四川粮食生产连续四年徘徊,解决人民吃饭问题又成为头等的大事。1989年2月召开的全省农业局长会议以“依靠科技进步,夺取农业丰收”为主题,明确提出“把全省农业科技人员动员起来,广泛开展技术服务、技术承包,尽快把各种实用增产技术普及到千家万户”;制定开展技术承包的“一保两挂”政策,即保证出差经费,与物质利益挂钩,与评定技术职称挂钩,做到技术、资金、物资三配套;当年全省共有21495名(含重庆)科技人员参与

7、了技术服务、技术承包,并取得了显著效果,当年增产粮食20.5亿公斤。后来几年发展为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开展六大作物育种攻关,加强“以县为中心、乡为纽带、村为基础、专群结合、上下相连、综合服务”的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多层次多形式开展技术培训,大大加快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普及步伐。杂交良种、耕制改革、保温育苗、规范栽培、地膜覆盖、配方施肥、综防病虫、旱育秧等八大实用增产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技术服务、技术承包也进一步发展为落实“五良”配套(良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