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物理教案16热和能复习课

初三物理教案16热和能复习课

ID:37476557

大小:81.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5-24

初三物理教案16热和能复习课_第1页
初三物理教案16热和能复习课_第2页
初三物理教案16热和能复习课_第3页
初三物理教案16热和能复习课_第4页
初三物理教案16热和能复习课_第5页
资源描述:

《初三物理教案16热和能复习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学科教师辅导讲义讲义编号____________________学员编号:年级:课时数及课时进度:3(48/60)学员姓名:辅导科目:学科教师:学科组长/带头人签名及日期课题热和能复习授课时间:备课时间:教学目标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并用该理论解释生活中的现象。2、了解内能,以及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3、了解热量,了解比热容,并会用热量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4、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了解热机的工作原理。重点、难点1、内能的概念。2、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3、要弄清一

2、些基本概念。例如温度、热量、内能和比热,要会正确区分,又要看到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考点及考试要求扩散现象;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热量的公式;教学内容一、知识网络    二、重、难点知识分析8   1、晶体与非晶体熔化过程分析   晶体吸收热量,温度上升,但状态不变,直到达到熔点;达到熔点后,继续吸热,开始熔化,但温度不变,直到全部熔化。非晶体在整个吸热过程,温度逐渐上升,物体状态逐渐由固态变为液态。二者主要区别是:熔化时,晶体温度不变,非晶体温度上升;越来越多的晶体迅速变为液态,所有受热非晶体缓慢地由固态变为液态(相对),要经历半固半液的中

3、间状态。   2、晶体熔化、凝固的条件和液体沸腾的必要条件及应用   晶体熔化的必要条件:①达到熔点,②吸热;晶体凝固的必要条件:①达到凝固点点,②放热;液体沸腾的必要条件:①达到沸点,②吸热。具体应用例题:   (1)把正在熔化的0℃的冰拿到0℃的房间里,问冰能不能熔化?   分析:冰要熔化,需要同时具备两个条件:①达到熔点,②吸热,温度为0℃,达到熔点,但周围温度也为0℃,冰不能从外界吸热(热传递的条件是存在温度差),所以不能熔化。   (2)如图所示,在大烧杯内盛一定量水,在试管内放有少量水,当烧杯内水被加热沸腾后,问试管内水能不能

4、达到沸点,能不能沸腾?   分析:当烧杯内水沸腾后,试管内水的温度与外界一致,也达到沸点,但由于不能从外界吸热,所以不能沸腾。   3、热传递过程中热量的计算   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温度降低,放出热量;低温物体温度升高,吸收热量。如何计算物体吸、放热的多少呢?公式:Q=cmΔt,符号意义:Q──吸收(或放出)的热量──J;c──比热容──J/(kg?℃);m──吸(或放)热物体的质量──kg;Δt──变化的温度──℃。计算中须注意:   (1)m的单位一定用kg;(2)Δt不是某一时刻的温度,而是变化的温度:升高的温度:Δt=t-t

5、0;降低的温度:Δt=t0-t。(3)如果没有热损失,对于两个发生热传递的物体来说,Q吸=Q放。   4、能量的转化和转移例子   在本部分,能量的转化和转移例子较多,主要是内能与其它形式能的相互转化和内能在不同物体或同一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的转移。常见例子:做功改变物体内能中,对物体做功,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物体对外做功,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热传递是内能的转移,燃料燃烧是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和光能;等等。   5、根据比热容分析问题8   比热容是反映物质吸、放热能力的一种特性,通常根据比热容分析问题有两类:   (1)根据物体吸、放热情况判

6、断物质的比热容,例如:如图所示,是一位同学给两个物体加热时,所绘制的温度──时间图象,已知给两个加热的热源完全相同,假设物体相同时间吸收的热量相等,且两物体的质量相等,试分析组成两物体的物质的比热容大小关系。   分析:因为在相等时间内物体吸收的热量相等,且物体的质量相等,所以可根据Q=cmΔt,通过比较升高的温度的多少来判断两物体的比热容大小,温度升高的越多,物体的比热容越小。根据图中虚线所标,在相等时间内甲的温度升高的多,所以甲的比热容较小。    (2)根据不同物质的比热容分析物体吸、放热情况和温度变化。   例1:为什么沿海地区的

7、温差比内陆地区小?   分析:水的比热容大于干泥土的比热容,当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在相同的日照情况下,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相同,比热容大的物体温度变化较小,因此沿海地区的温差比内陆地区小。   例2:汽车发动机常用循环水来冷却,请问为什么用水做冷却物质?   分析:这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在温度变化相同的情况下,能够吸收更多的热量,适合于做冷却剂。   6、关于物态变化的分析   判断物态变化主要分析变化前后的状态,例如:用铁水浇铸铸件。分析:物体原来的状态为液体,铸件为固体,这一过程是由液态变为固态,所以为凝固;有时物体的状态没有明确说出,需要

8、分析具体的状态,例如:夏天清晨,植物上常有露水。分析:这一过程最终的状态是液态,可原来的状态却不清楚,到底是固态,还是气态?因为是夏天,所以不可能是固态,因此是由气态变为液态,为液化过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