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459058
大小:3.04 MB
页数:73页
时间:2019-05-11
《《黄疸意识障碍》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十六节黄疸(jaundice)重点:胆红素的正常代谢过程。三型黄疸的病因、发生机理、临床表现和鉴别。黄疸的伴随症状、问诊要点及诊断方法。一、黄疸的定义§是由于血清中胆红素升高致使皮肤、粘膜和巩膜发生黄染的症状和体征。§正常胆红素最高为17.1umol/L,其中结合胆红素3.42umol/L,非结合胆红素13.68umol/L§隐性黄疸:胆红素在17.1-34.2umol/L,临床不易察觉,称为隐性黄疸;超过34.2umol/L时即可发现黄疸。二、正常胆红素代谢—胆红素的来源(1)血红蛋白:占80-85%血循环中衰老的RBC→脾脏(单核-
2、巨噬细胞系统破坏和分解)→胆红素、铁和珠蛋白;(2)旁路胆红素:占15-20%,来源于骨髓幼稚RBC的Hb和肝内含有亚铁血红素的蛋白质(肌红蛋白、过氧化氢酶等)。胆红素的代谢过程间接胆红素(游离胆红素或非结合胆红素,UCB):需与血清白蛋白结合而输送,为脂溶性,不溶于水,不能从肾小球滤出,故尿中不出现。直接胆红素(结合胆红素,CB):水溶性,可通过肾小球滤过从尿中排出。胆红素的代谢过程—摄取血液中:间接胆红素+白蛋白→肝脏胆红素的代谢过程—结合结合:在肝脏进行间胆与Y、Z两种载体蛋白结合→微粒体(经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催化)与葡萄糖醛酸结合→
3、胆红素葡萄糖醛酸酯(结合胆红素或称直接胆红素,)。胆红素的代谢过程—排泌排泌:机制不完全清楚据认为是通过主动转运的耗能过程完成。直胆→胆道→肠腔(经细菌脱氢作用)→尿胆原→大部份氧化→粪胆原→随大便排出。小部分尿胆原在肠内被吸收→肝门V回到肝内(胆红素的肠肝循环)。被吸收回肝的小部分尿胆原经体循环从肾脏排出,但每日不超过6.8umol/L。正常情况下,胆红素进入与离开血循环保持动态平衡,使血中胆红素浓度保持相对恒定,总胆红素(TB)波动于1.7-17.1umol/L之间。其中结合胆红素(CB)0~3.42umol/L,非结合胆红素(UCB
4、)1.7~13.68umol/L三、黄疸的分类(1)(一)按病因学分类1、溶血性黄疸2、肝细胞性黄疸3、胆汁淤积性黄疸(阻塞性黄疸)4、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以前三类最为多见,而第四类较罕见。黄疸的分类(2)(二)按胆红素性质分类1、以间胆升高为主的黄疸2、以直胆升高为主的黄疸3、混合性黄疸四、病因发生机制和临床表现-溶血性黄疸1.病因:凡能引起RBC大量破坏而产生溶血的疾病:§先天性溶血性贫血:如海洋性贫血,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后天性获得性溶血性贫血: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新生儿贫血、不同血型输血后的溶血以及蚕豆病、阵发性血红蛋白尿、
5、某些药物、毒蕈、蛇毒中毒等。溶血性黄疸2.发生机制:RBC大量破坏→大量间胆入血→超过肝C的摄取、结合与排泌能力,另外,由于溶血造成的贫血、缺氧和红细胞破坏产物的毒性作用,肝脏对胆红素的代谢功能↓→非结合胆红素在血中潴留→血中间胆↑→黄疸。溶血性黄疸3、临床表现:皮肤呈浅柠檬色。急性溶血:高热、头痛、呕吐、贫血、腰痛,常有血红蛋白尿(浓茶色或酱油色)、严重者可有急性肾功衰。慢性溶血:病程经过缓和,黄疸轻度,有时呈波动,明显的体征是贫血和脾肿大。溶血性黄疸4、实验室检查血液:总胆红素↑直胆正常,间胆↑↑;CB/TB<15-20%尿液:尿胆原
6、↑胆红素(-)粪便:粪胆原↑,粪便颜色加深;其它:血红蛋白尿,隐血试验阳性;网织RBC↑骨髓RBC系列反应性增生。病因发生机制和临床表现——肝细胞性黄疸1.病因:各种使肝细胞广泛损害的疾病,如病毒性肝炎、肝硬化、中毒性肝炎、钩端螺旋体病、败血症等肝细胞性黄疸2.发生机理:由于肝细胞的损伤导致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及排泄功能降低,因而血中的UCB增加。而未受损的肝细胞仍能将UCB转变为CB。CB一部分仍经毛细胆管从胆道排泄,一部分经已损害或坏死的肝细胞返流入血;亦可因肝细胞肿胀、汇管区渗出性病变与水肿以及小胆管内的胆栓形成使胆汁排泄受阻
7、而返流入血循环,导致血中CB亦增加而出现黄疸。肝细胞性黄疸3.临床表现:皮肤浅黄或深黄色;黄疸+肝功受损的表现:倦怠、乏力、食欲减退,严重时可有出血倾向。肝细胞性黄疸4、实验室检查血液:总胆红素↑直胆↑间胆↑CB/TB>30-40%<60%尿液:尿胆原↑(轻度),胆红素:(+)粪便:粪胆原正常或减少,颜色正常或变浅其它:不同程度肝功能异常胆汁淤积性黄疸1、病因:肝内性:(1)肝内阻塞性胆汁淤积:如肝内泥沙样结石、癌栓、寄生虫病。(2)肝内胆汁淤积:毛细胆管型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胆汁淤积、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胆汁淤积性黄疸肝外性:胆总管结石、
8、狭窄、炎性水肿肿瘤、蛔虫阻塞等。胆汁淤积性黄疸2、发病机制:胆道阻塞,阻塞上方压力↑→胆管扩张→小胆管与毛细胆管破裂→胆汁中胆红素反流入血→黄疸。胆汁分泌功能障碍、毛细胆管的通透性增加,胆汁浓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