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散结构与中国的易道学说

耗散结构与中国的易道学说

ID:37456148

大小:27.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5-24

耗散结构与中国的易道学说_第1页
耗散结构与中国的易道学说_第2页
耗散结构与中国的易道学说_第3页
耗散结构与中国的易道学说_第4页
耗散结构与中国的易道学说_第5页
资源描述:

《耗散结构与中国的易道学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耗散结构与中国的易道学说唐山居士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我曾读过耗散结构的有关文章.耗散结构的理论与中国的易道学说的基本思想有许多一致的地方。至少说两者的理论精华是相通的。    耗散结构是比利时布鲁塞尔学派著名的统计物理学家普里戈金,于1969年在理论物理和生物学国际会议上提出的一个概念。这是普里戈金学派20多年从事非平衡热力学和非平衡统计物理学研究的成果。耗散结构理论的发明者成功的解释了生命现象,因之而获得了七十年代的诺贝尔化学奖。    什么是耗散结构?    現今的物理化學理論將生命現象視為一種逆反熵增的「耗散結構」,耗散結構的結構性質可能是空間性或

2、時間性,空間性的表現在方位排列的有序,時間性的表現在週期變化的有序。耗散結構藉由與外界交換質能而耗散能量,將熵增轉至外界,從而導致自身的熵減,以維繫自身的生命結構,這種物質結構組織現象稱為「自組織」。    耗散结构学说是物理化学上的一个重大发现,但它的意义同时也是哲学上的。我们说耗散结构的理论也曾为中国的政治服务,这也是真的。当耗散结构学说在八十年代传入中国时,也曾引起中国哲学界的重视。依据耗散结构学说所论的:一个开放系统与外界交换能量才能维持系统组织的熵的逆增的有序状态。中国哲学家们以此来说明中国改革开放的哲学意义。而西方人毫不夸张的认为:用耗散结构的理

3、论人类无所不包的问题例如: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城市的变化,人类的战争和平问题。耗散结构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世界上一个时髦的理论。    耗散结构与中国易道学说有什么联系呢?简而言之,我们可以这样说:耗散结构理论指出:事物的发展变化是一个从有序和无序或从无序到有序的相互变化的过程。而中国易道学说的无有论,也是这样一个学问。无有认识论是中国远古道学的基本认识论。关于无有认识论的论述请看唐山居士在本坛发表过的《无有认识论》这篇文章(可以从唐山居士的主页http://chinazy.51.net上找到)。    《易经》和《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最光辉的的经典著作。

4、我们原原本本有细心的阅读这两篇经典著作,我们就会发现“无”和“有”是这两篇著作的高频字和关键字,从中可以体会出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这就是无有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国易道学说的主旨是讲无有。无和有实际上也是事物变化过程的一种无序和有序的过程。中国的一儒家学派的易道学家们常认为易道是讲阴阳的。阴阳学说其实是一种对于对于远古中国思想的一种浅薄认识。这是因为无论中国《易经》和《道德经》很少论及阴阳,或者根本不谈阴阳。易道中没有阴阳或者很少说阴阳,那么为什么有人会说:易经的全部都是阴阳呢?说也奇怪:中国的易学家和道学家们就是这样闭着眼来解说老祖宗的著作的。    《易传》

5、曰:“形而上者,为之道;形而下者,为之器。”什么是道?什么是器?道和器以形为分。无形则为道,有形者为器。    一些儒家的学者和人文科学者往往对于老子的道学有些偏见性的理解。认为老子的“无”是无所作为,是不可思议。是一种消极的真空性东西。孰不知老子所说的无就是道,道就是无。道是用物质世界以外另外一种方法对于世界的表述。    让我们来看看《道德经》中关于“道”的状态的描述: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这里的惟恍惟惚的象的状态,很显然就是一种似物非物的世界存在的另外一种状态。这也是

6、一种非常精微的状态。“其中有信”一语,我们用现代话说就是可以传递某种信息。用古话说就是某种灵感吧。    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显然,这里老子认为“无”和“有”同时都是世界的基本存在。承认”有“是世界的基本存在,这是人们普遍认可的。但是,我们说“无”也是世界的基本存在,往往人们就会感到神秘了。所以老子说这是一个异乎寻常的道理,即“非常道”和“非常名”。    一般人都把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以及神学联系在一起。其实,中国古典的形而上学与现代西方哲学中的形而上学不是一回事。

7、中国的《易经》和《道德经》基本上不言鬼神的,《易传》虽然说到了鬼神,但也很平淡。《易传  系辞》说:“视而不见,谓之神。”。我们很难认为这是对于神的人格化的泥偶的崇拜。    其实,依据我们现代的人的认识世界的能力,老子的道学也并不是有什么“非常”之处。这是一个世界观的问题。依据老子所论,现实中的人们是存在着两种世界观。一种是道的世界观,这种世界观对于世界的认识是“可道”的。另外一种是”器“的世界观,这种世界观对于世界的认识是感到就不那么寻常了。    近代中国的的思想界长期存在着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之争。实际上站在人文主义的立场上看世界所引起的哲学上的论争。

8、如果,从自然主义的立场来看,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之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