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模块 历史必修Ⅲ 思想文化

第三模块 历史必修Ⅲ 思想文化

ID:37453668

大小:2.67 MB

页数:61页

时间:2019-05-24

第三模块 历史必修Ⅲ  思想文化_第1页
第三模块 历史必修Ⅲ  思想文化_第2页
第三模块 历史必修Ⅲ  思想文化_第3页
第三模块 历史必修Ⅲ  思想文化_第4页
第三模块 历史必修Ⅲ  思想文化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三模块 历史必修Ⅲ 思想文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必修Ⅲ思想文化专题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一课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课程标准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课标解读一、诸子百家指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许多学派和学术大师。他们对各种问题提出不同的见解,即百家争鸣。最主要的思想流派有道家、儒家、墨家和法家。道家的代表人物是春秋时期的老子和战国时期的庄子。老子提出“道”是万物的本原,哲学思想中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倡导“无为而治”。庄子提出“齐物”的哲学观点,主张“逍遥”

2、的人生态度,在文学、美学等方面也很有建树。墨家的代表人物是战国时期的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尚力”、“节用”、“节葬”等观点。法家的代表人物是战国时期的韩非子。主张法、术、势结合,主张变法革新,建立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百家争鸣的意义:  对后世文化学术发展产生了极大影响,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百家争鸣的意义: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家学派相互取长补短,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奠定了中国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对当时和后来社会历史的发展,

3、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二、孔子孔子,春秋时期鲁国人。思想的核心是“仁”和“礼”,主要内容是“仁者爱人”和“克已复礼”。“仁”主要指:统治者要体察民情,“为政以德”,不能任意刑杀。理解与体贴他人,实现“爱人”,遵循“忠恕”之道。“礼”主要指:克制自己,遵守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度,以达到名正言顺、贵贱有序。孔子也主张逐步改良政治,主张敬鬼神而远之,。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首创私学,提出了“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他的言论主要被收集在《论语》一书中。三、孟子孟子,战国中期人,在儒学中地位仅次于孔子,

4、被尊称为“亚圣”,著作是《孟子》,被列为“四书”之一,对传统文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孟子建立了系统的“仁政”学说,要求统治者以仁爱之心对待人民,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主张。孟子主张人性本善,一生下来就有天赋道德观念。孟子倡导“养浩然之气”,强调先义后利,舍生取义。四、荀子荀子,战国末期人,是各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提出“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的命题,主张性恶论,但认为可以凭借后天的教育使人变善,主张礼法并施。荀子杂取百家,被视为儒学的异端,是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著有《荀子》一书。五、儒

5、家思想的形成孔子首创,经孟子、荀子发展完善,到战国时期儒学蔚然大宗。经过历代学者的发扬和统治者的改造,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补充:61材料一子张曾向孔子问怎样算是仁,孔子说:能够处处行使五种德操,便是仁者了。那就是:庄重、宽厚、诚实、勤敏、贤惠。庄重不会受辱,宽厚大众拥护,诚实可取信于人,勤敏易出成绩,贤惠则能有效管理众人。材料二孔子说:以政令来教育人民,以刑罚来约束人民,只能达到免于犯罪的效果,而不能自觉服从道德教化;以道德教育人,以礼制约束人,人们便会真心服从道德礼制了。材

6、料三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不要主观臆断,绝对化和固执己见,唯我正确)”;“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材料四孔子说:“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温故而知新”;“乡闻阙疑,多见阙殆”;“讷于言,而敏于兴”。材料五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急于求知时才去启发他,难于表达时才去启发他)”;“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材料六孔子说:“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利,亦可以弗畔矣”;“耕也馁在其中

7、,学也禄在其中也”;“学而优则仕”。讲析:①孔子倡导仁,主张以德治民,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虽然是从维护奴隶制着想,但也体现了人道主义的性质。②学习态度上孔子提倡自觉主动,实事求是,严谨治学,勤学好问。③在学习方法上孔子强调学思结合,复习巩固,多听多看,重视实践。④在教学原则上特别注重启发诱导,因材施教。⑤教育的目的是为政治服务。材料一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材料二孟子说:“得乎丘民而为天子”;“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优。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

8、,未之有也”;“五亩之宅,树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老者衣昂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讲析:①孟子提出“民贵君轻”主张是因为他从夏商周三代的兴衰和春秋战国的历史发展中多少认识到了广大人民的力量。②孟子提出要让人民有基本的生产生活条件;这种主张是有利于社会安定和生产发展的。但孟子这一观点的目的在于维护统治者的权益和统治,所谓贵,并不是指劳动者比君王更高贵,而是指其在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