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教师表扬的“四宜”和“四忌”

谈教师表扬的“四宜”和“四忌”

ID:37453612

大小:30.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24

谈教师表扬的“四宜”和“四忌”_第1页
谈教师表扬的“四宜”和“四忌”_第2页
谈教师表扬的“四宜”和“四忌”_第3页
资源描述:

《谈教师表扬的“四宜”和“四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谈教师表扬的“四宜”和“四忌”古人云:“数子十过,不如赞子一功。”可见表扬鼓励对一个人的成长是多么重要。表扬是教师经常运用的一种教育手段,而新课程改革也提倡教师多鼓励学生,特别是学困生。在适当的场合,对学生进行恰如其分的表扬,能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和愉悦的成就感,从而让学生在真诚的肯定中享受快乐,同时也获得足够的自信,表扬之后学生能在原有良好表现的基础上获得发展。但是,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确实存在一些表扬误区,即所谓的无效表扬,不仅不能对学生的发展产生促进作用,有时甚至会导致教师的威信和影响力的下降,教育的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笔者认为,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的

2、表扬应该做到“四宜”和“四忌”,才能真正教书育人。   一 、宜把握好表扬的角度,忌随意性   一位龙人去拜访外国学者,带了点礼物送给他的小女儿。见了面,小女孩主动问好,并对友人赠送礼物表示感谢。友人见她满头金发,极其美丽可爱,随口夸道:“你真漂亮!”等小女孩走后,学者严肃地对他说:“你伤害了我的女儿,请你向她道歉。”友人大惊。学者说:“因为你的赞美是不恰当的。你可以夸她懂礼貌,那是她通过努力应得到的表扬。而容貌的美是先天的,不需要通过努力就能获得。你夸她漂亮,这就会使她错误地认为:要得到别人的赞赏,并不需要努力,而是先天决定的。这对她今后的发展是不利的。”由

3、此我想到在课堂教学中,经常听到教师表扬学生:“你的音色真美!”“你的身体素质真棒!”……这种表扬和那位友人一样,没有把握好角度,随意性强,容易使学生产生错误的认识:我读得好,动作规范,是因为我的音色美,身体素质好,从而认为自己天生的优越,瞧不起别人。   其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会对纠正了别人错误的学生表扬:“你真聪明!”这时,纠错者沾沾自喜,而回答错误的学生却情绪低落,左顾右盼,心不在焉。或许他会想:太丢脸了,以后,还是少开口为妙!这样的表扬也是由于角度不当,赞扬了一位同学,无形中打压了另一部分同学的积极性,大家都害怕成为那个被暗指为不聪明的学生。类似这样

4、随意性的表扬,既不利于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也阻碍了学生正常的思维活动。     二 、宜把握好表扬的力度,忌哗众取宠        心理学家做过一个实验:他把学生分成两组,做同样一些数学题。对第一组的人,每做一题奖1美元。第二组不奖励。哪一组做得又快又好呢?对,是第一组。实验完后,有一段空闲时间,学生喜欢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在这种情况下,哪组会有更多的人做题呢?还是第一组吗?似乎奖励已培养起做题的兴趣。实验结果恰恰相反,第二组做题的更多。这说明什么呢?过多的外在奖励,并不利于培养学生内在的、持久的学习兴趣。   一位老师让学生找文章某自然段的中心句。中心

5、句就在句首,不需要反复揣摩。一学生找到后,教师表扬道:“你真了不起,孙悟空的火眼金睛也比上你。”其实,对于这样简单的问题回答,教师只需作一般性的表扬。在课堂上,我们也看到这样隆重的表扬:全班同学竖起大拇指,朝着一位同学,“嗨,嗨,你真棒!”更有的孩子满脸贴满教师奖励的金星。其实,表扬并不是如上述那位教师所期望的那样,力度越大越好,学生的积极性就越高。如果不论事情大小,都是浓笔重彩,大肆宣扬,抑或过高的评价都会让学生产生虚假做作、言过其实、哗众取宠的感觉,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产生逆反心理,反而不能激励学生不断努力。只有把握好不同情况下的表扬力度,才能调动学生积极情

6、绪的参与,使学生产生共鸣效应,做到有的放矢,言之有效。   三 、宜把握好表扬的密度,忌过多过滥        学生常常是通过别人的评价来认识自己的,往往被教师或同伴的批评或表扬所左右。一般来说,教师的表扬可以适当多一些,只要不是为了表扬而表扬,都可以产生良好的刺激强化作用,尤其对于低年级学生,效果会更明显,但是,表扬并非越多越好。过多的表扬会使他们对自己产生错误的认识,认为自己比身边的人强,滋生骄傲、自满的情绪。过于频繁的表扬,也会降低表扬的价值,使得学生觉得唾手可得而不再珍惜。这时候学生对于表扬,往往会失去敏感性。另外,在一味的赞扬声中长大的孩子,往往会缺

7、少耐挫力。因此,要把握和控制好表扬的密度,不能频繁地进行,过多过滥的表扬只能降低表扬的效能。正如山珍海味,不常吃到的人会觉得味道好而津津乐道,如果一日三餐都可以吃到,也会觉得与普通的青菜萝卜无异了。   四 、宜把握好表扬的信度,忌无针对性    美国行为科学家莱曼.波特和爱德华.劳勒提出的期望激励理论认为,奖励要以绩效为前提,不是先有奖励后有绩效,而是必须先完成组织任务才能受到精神的、物质的奖励。当人们看到他们的奖励与成绩关联性很差时,奖励将不能成为提高绩效的刺激物;奖惩措施是否会令人满意,取决于被激励者认为获得的报偿是否与事实相称,是否符合公正的原则。如果

8、他认为符合事实符合公正的原则,当然会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