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井岩心编录方法》PPT课件

《钻井岩心编录方法》PPT课件

ID:37444759

大小:424.10 KB

页数:28页

时间:2019-05-11

《钻井岩心编录方法》PPT课件_第1页
《钻井岩心编录方法》PPT课件_第2页
《钻井岩心编录方法》PPT课件_第3页
《钻井岩心编录方法》PPT课件_第4页
《钻井岩心编录方法》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钻井岩心编录方法》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钻孔地质编录工作方法李葆华提纲一、钻孔地质编录方法二、钻孔地质编录竞赛方案三、练习题四、实际操作一、钻孔地质编录方法1.技术准备•编录人员应熟悉矿区的基本地质特征,包括地层及分布状况、岩性组合特征、矿产种类及矿层(体)赋存状态、褶皱、断裂、矿带分布及特征、矿区岩矿层划分单元等2.检查整理岩矿心•在施工现场,仔细检查岩心长度及编号是否正确,岩矿心摆放有无拉长现象,发现岩矿心顺序有颠倒的,应予以调整,发现破碎的岩矿心有人为拉长现象时,应恢复到正常长度后重新丈量•岩心经过整理后,应放入岩心箱内。方法是将岩心箱横放,自左而右,一行一行地从上到下,顺序放入。在每回

2、次提取的最后一块岩心和下一回次岩心之间,放置一块用铅笔填好之木质岩心隔板,以隔开两次提取的岩心。没有取上岩心的回次,也要填写岩心隔板,并在其背后加以说明•岩心隔板格式3.残留岩心的处理•残留岩心的长度一般以施工人员测量为准,当未进行残留岩心测量或残留岩心测量不准,使其岩心长度大于进尺时,残留岩心可按下面办法由编录人员进行处理。4.岩矿芯编号•将>10cm的岩心及>5cm的矿心编号,用红油漆(或防水符号笔)写在岩心或矿心上。•岩心编号用代分数表示:分数前面的整数代表回次号,分母为本回次中有编号的岩心总块数,分子为本回次中第几块编号的岩心。•例:某孔中第5回

3、次,有5块编号的岩心,其中第3块编号为3555.观察记录(1)分层•尽可能对全孔或较长井段的岩矿心进行综合观察分析,初步鉴定岩性,分层和进行岩性描述。按不同的岩性、不同的矿层或矿石类型进行分层记录描述(不按逐个回次描述)。(2)回次采取率计算(3)记录分层数据某一回次内换层时,需要测量该回次中上层岩心长度。其方法是找到回次中的换层界面,并测量该回次中岩层分界面以上提取的岩心长度(4)换层孔深计算•从一个分层变换为下一个分层时称为“换层”,换层时所处钻孔深度称为换层孔深。根据换层所处位置不同,分为:回次内换层、回次间换层及空回次换层三种情况计算换层孔深。•

4、分层进尺=本分层底板的换层井深-前一分层底板的换层井深(5)地质描述•地质描述前,首先应给岩矿石定名。定名一般以一个分层为单位,名称应能反映出岩矿石的颜色、构造、结构、矿物成分及矿化等基本特征。定名时,要根据分层中岩矿石种类、主次及分布特点定名,如深灰色中粒条带状斜长辉石岩型稠浸状钒钛磁铁矿、深灰色中粒条带状斜长辉石岩型稠浸状钒钛磁铁矿与灰色中细粒流状辉长岩型稀浸状钒钛磁铁矿互层、深灰色中粒条带状斜长辉石岩型稠浸状钒钛磁铁矿夹灰色中细粒流状辉长岩型稀浸状钒钛磁铁矿等。•观察及描述的主要内容包括:•a)岩石特征•岩石颜色(原生及风化颜色)、构造(层状、片状

5、、板状、流纹状、流状、条带状)、结构、矿物成分、风化特征(氧化带、混合带和原生带)及其它物理性质(光泽、断口、硬度、比重)等。•b)蚀变特征•蚀变岩石类型、蚀变带内蚀变矿物的变化、蚀变带与矿化或矿体的相互位置、空间关系等。•c)矿化特征•矿化的种类、矿石特征、矿层、矿层与顶底板接触关系,产状(测量矿层顶底板介面轴夹角,测量矿石原生构造的轴夹角等)等。•d)次生构造•断裂、褶皱、节理、劈理、破碎带的特征、类型、产状及后沉积作用构造,如结核、瘤块,裂隙充填形成的岩墙等。•e)古生物及遗迹化石•观察和收集古生物、古生物遗迹化石产出层位、化石种类及分布特征等。在

6、观察岩心时,对一些有特殊意义的地质现象要作大比例尺素描图或照相、录像。(6)测量标志面与岩心轴夹角•测量层理、片理、片麻理、成分面、流线、条带、脉体等的轴夹角。•岩心轴夹角是了解地层、矿层(体)、岩(矿)脉,地质构造的倾角,编制地质剖面图、计算地层和矿层(体)厚度的基础数据。•由于钻孔通常是弯曲的,即使岩层产状稳定不变,在钻孔各部位岩心上所呈现出的岩层倾斜线与中心软的夹角α,也因钻孔顶角的变化而不同;钻孔方位角有变化时,α也不同。只有当钻孔无方位角变化、钻孔为垂直钻孔时,层面的轴夹角α才是岩层的倾角•通常用量角器法测量,步骤如下:(7)在钻孔地质编录过程

7、中,需要计算的数据:a)岩芯采取率•岩芯采取率有两种,即分层采取率和回次采取率•分层采取率=分层岩心长/分层进尺×100%•回次“采取率”=本回次岩心长/本回次进尺×100%b)换层孔深计算•某一回次内换层时,换层孔深=上回次止孔深+本回次上层岩心长/本回次采取率•两回次间换层时,换层孔深=上回次止孔深•空回次换层时,换层孔深=上回次终止孔深+空回次进尺的二分之一c)真厚度计算•真厚度=轴面夹角的正弦值×假厚度(沿钻孔轴出露的厚度)(8)编制钻孔柱状图•在资料整理的同时,根据编录的地质资料,按分层实际井深或视厚度,绘制钻孔柱状图。比例尺采用1∶50~1∶

8、100。(9)编制原始地质编录小结一、前言布置钻孔的目的;钻孔的位置、坐标;工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