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12年高考热点作文

备考2012年高考热点作文

ID:37435928

大小:143.4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9-05-23

备考2012年高考热点作文_第1页
备考2012年高考热点作文_第2页
备考2012年高考热点作文_第3页
备考2012年高考热点作文_第4页
备考2012年高考热点作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备考2012年高考热点作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wx.jtyjy.com备考2012年高考热点作文一、请以“不一样的眼光”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70分)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自选。题目解读“不一样的眼光”从语法角度来看属于偏正短语,“眼光”是中心语,即所要写的对象和范围。它是“观察事物的能力或观点”的意思,不是具体的眼睛而是个性化的评价、看法、观点、角度、态度、方式、方法、举措、思维出发点。“不一样”作定语,是"眼光"的修饰语,是写作的重点和重心。可理解为古今不同阶段或同一时期不同层面即时间方面的纵深向;亦可理

2、解为中外不同地域行业或同一地域行业不同的人即空间的纵深向;亦可理解为逻辑方面思考的不同角度和方向或同一人不同的思维力度和宽度。可用“三问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解读出立意的角度。如:不一样的眼光是什么;为什么要有不一样的眼光;怎样才能做到不一样的眼光等。【例文】不一样的眼光曹煜大浪淘沙,千古英豪,漫漫历史长卷中,用不一样的眼光看待世界,终究形成经典与永恒。苏轼篇"一蓑烟雨任平生"。茫茫中,年少成名的你站在历史的制高点,挥洒着热情、激情和才气。你毫不吝啬的喷薄着年少的英气。可当岁月流转,仕途遇变,一贬再贬,天

3、上地下的挫折感,并没有击垮你。你只是换了不一样的眼光,一句"一蓑烟雨任平生",打动了多少仰慕你的人,你让我们佩服,折服和信服。赤壁上下赋,你又让多少人感动,"飘飘乎如遗世独立"一句,我们读出你的隐忍和不服。"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又是何等霸气,字句铿锵有力,炸响在那巨浪翻滚的大江之上。梦呓中,你穿着白衫,立在高山之巅,是你告诉我们:不一样的眼光看待挫折,定能厚积薄发。谭嗣同篇第19页共19页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wx.jtyjy.com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wx.jtyjy.com万人攒动,红日当空,刑场中央

4、的你,穿着布满鲜血的布衫,你紧握的拳头,你坚毅的目光,你挺立的身板,在死神面前,你高喊:"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仑昆!"你用自己的鲜血,唤醒了多少国人,在威逼恐吓下,你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一切。那一日,天地之间,英气遮天盖日,是你,用一人之性命,换取国家之兴亡。你是英雄,是亿万人民内心的丰碑。在生与死的抉择下,你不一样的眼光告诉我们:"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韩寒篇有你的地方,总会夹杂着质疑和谩骂,人们说你不学无术,人们说你毫无内涵与修养。可是你,低调回应着一切。我知道,你的《三重山》至今受人青睐

5、,你的"新概念"一等奖,至今让人追赶。因为你自身就是矛盾的结合体,所以在新闻和舆论的风口浪尖,非议是必然的。但你之后《独唱团》等一系列散文、小说集又粉碎所有质疑,在质疑中,你不一样的眼光告诉我: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为何历史总会生生不息?因为后辈者的脚印为它增添章节,历史长卷才会永恒,不一样的眼光,你会发现一个不一样的你。不是吗?【老师评语】●作文综评:1.巧加标题,角度多样。文章采用小标题的形式,分别列举苏轼面对挫折、谭嗣同面对生死、韩寒面对质疑因为有了不一样的眼光而赢得了永恒的例子,从不同角度诠释"不一样

6、"的外延,从而丰富了"眼光"的内涵。2.事例典型,融情于事。文章对三个人的众多事例,也只是撷取其中最能表现"眼光与众不同"的一点,将叙事与抒情、议论巧妙穿插起来,情感深挚而极具感染力。●亮点导读:结构精美,首尾圆合。这篇文章采用小标题形式,非常醒目地将作者的思路、选材乃至立意呈现在阅卷者面前,同时,文章首尾呼应,每一个片段则采用分→总式结构,使文章的观点鲜明而集中。这种结构模式在考场作文中非常管用。【例文】不一样的眼光李苏横这个世界到处充满了不一样的眼光,所以才有了各展奇能的演说与批评。高大与卑微、英明与愚钝、美

7、丽与丑陋、法律与情理、正义同邪恶,究竟孰是孰非,谁都不能给一个定论。第19页共19页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wx.jtyjy.com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wx.jtyjy.com渺渺星河,历史莽莽,陆放翁说"事定犹须待阖棺"。追溯先秦、极目远眺、商鞅的尸首已被乱箭射穿,血肉难辨,秦穆公的崩逝,对于他来说如五雷轰顶,众人视之为仇敌,说他祸国殃民作天孽于斯。但谁又见那蛮夷小邦转瞬覆灭六国的伟绩,成为虎狼之师的英勇都源于这个远道而来的"敌人"。近些日子,网络上炒得沸沸扬扬,刘心武先生要推翻高鹗所续的红楼,自读后二十八回,现在书已

8、付梓,尽书都是他探佚的结果,且与高本大相径庭,但作为作家对于一部历史小说不一样的眼光与见解的体现,这不续书还是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小至一人,大比一国,台湾之独,大陆人终究是场外之人,不能深解其中滋味,两千三百万人百分之八十七不是内战的移民,在他们近百余年乃至近几百年的历史都与大陆牵连甚少。有人说统一好,有人也避谈统一,有人高呼主宪台独,有人沉默不语。不一样的眼光看岛内的同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