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学参考文献new

刑法学参考文献new

ID:37431900

大小:43.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9-05-23

刑法学参考文献new_第1页
刑法学参考文献new_第2页
资源描述:

《刑法学参考文献new》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刑法学参考文献1.[日]藤木英雄:《刑法上的学派对立:旧派和新派、客观主义和主观主义》,法学译丛,1980年第1期。2.王世洲:《中国刑法理论中犯罪概念的双重结构和功能》,法学家,1997年第3期。3.储怀植、汪永乐:“再论我国刑法中犯罪概念的定量因素”,《法学研究》2000年第2期。4.夏勇:“犯罪本质特征新论”,《法学研究》2001年第6期。5.陈兴良:“社会危害性理论:一个反思性检讨”,《法学研究》2000年第1期。6.刘艳红:“社会危害性理论之辩证”,《中国法学》2002年第2期。7.谢望原、柳忠卫:“犯罪成立视野中的违法性认识”,《法学评论》,2003年第3期。8.周光权:“

2、行为评价机制和犯罪成立”,《法学研究》2000年第3期。9.杨兴培:《犯罪构成的反思与重构》,政法论坛,1999年第1、2期。10.陈兴良:“犯罪构成的体系性思考”,《法制与社会发展》2000年第3期。11.冯亚东、胡东飞:“犯罪构成模型论”《法学研究》,2004年第1期。12.阮齐林:“应然犯罪之构成与法定犯罪之构成——兼论犯罪构成理论风格的多元发展”,《法学研究》2003年第1期。13.陈兴良:“犯罪构成:法与理之间的对应与紧张关系”,《法商研究》,2003年第3期。14.夏勇:“我国犯罪构成理论研究视角疏议”,《法商研究》2003年第2期。15.倪培兴:“犯罪客体论”,《刑事法评

3、论》2001年第8期。16.马克昌:“刑法中行为论比较研究”,《武汉大学学报》(社科版)2001年第2期。17.叶俊南:《犯罪结果概念研究》,中国法学,1996年第1期。18.苏俊雄:《从刑法因果关系学说到新客观归责理论之巡右》,法学家,1997年第3期。19.梁根林:“责任主义刑法视野中的持有型犯罪”,《法学评论》2003年第4期。20.梁根林:“持有型犯罪的刑事政策分析”,《现代法学》2004年第1期。21.储怀植、汪永乐:“刑法因果关系研究”,《中国法学》2001年第2期。22.马克昌:“责任能力比较研究”,《现代法学》2001年第3期。23.刘仁文:“刑法中的严格责任研究”,《

4、比较法研究》2001年第1期。24.陈兴良:《故意责任论》,政法论坛,1999年第5期。25.陈立:《略论我国刑法的目的犯》,法学杂志,1989年第1期。26.陈兴良:“目的犯的法理探究”,《法学研究》,2004年第3期。27.刘明祥:《论事实错误与法律错误的区别》,法学评论,1995年第4期。28.张庆方:《论违法性认识错误对刑事责任的影响》,烟台大学学报,1998年第2期。29.李邦友:《论单位犯罪的定义》,法学评论,1998年第5期。30.贾宇:“犯罪故意类型新论”,《法律科学》2002年第3期。31.赵秉志、刘志伟:“犯罪过失理论若干争议问题研究”,《法学家》2000年第5期。

5、32.顾肖荣:《过失犯罪理论的比较研究》,法学研究,1988年第5期。33.杨忠民:《对正当防卫限度若干问题的新思考》,法学研究,1999年第3期。34.刘明祥:《关于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相区别的几个特殊问题》,法学评论,1998年第1期。35.陈兴良:“正当化事由研究”,《法商研究》2000年第3期。36.高铭暄:“正当防卫问题研究”,《刑法论丛》2002年第6期。37.胡家贵、陈瑞兰:《关于犯罪形态的几个问题》,政法论坛,1997年第6期。38.陈兴良:“未完成罪研究”,《政法论坛》2000年第3期。39.马克昌:“未遂犯比较研究”,《珞珈法学论坛》2000年第1期。40.马克昌、罗

6、平:《论共同犯罪的概念和要件》,政法论坛,1985年第4期。41.陈兴良:“共同犯罪论”,《现代法学》2001年第3期。42.张明楷:“共同过失与共同犯罪”,《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年第2期。43.王作富、庄劲:“共同犯罪与构成身份新论”,《人民检察》2003年第11期。44.董邦俊:“刑法中的主犯研究”,《现代法学》2003年第5期。45.张明楷:“犯罪集团首要分子的刑事责任”,《法学》,2004年第3期。46.齐文远、刘代华:《论原因上自由行为》,法学家,1998年第4期。47.谢望原:《刑罚价值关系论》,法学家,1998年第3期。48.王世洲:“现代刑罚目的理论与中国的选

7、择”,《法学研究》2003年第3期。49.邱兴隆:“穿行于报应和功利之间:刑罚‘一体论’的结构”,《法商研究》2000年第2期。50.宁汉林、魏克家:“刑罚的由来及其理论基础”,《政法论坛》2000年第6期。51.赵秉志、陈志军:“刑罚价值理论比较研究”,《法学评论》2004年第1期。52.陈兴良:“刑罚目的新论”,《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1年第3期。53.邱兴隆:“死刑的德行”,《政治与法律》2002年第2期。54.赵秉志、郭理蓉:“死刑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