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宝寺2号井主井井筒

梁宝寺2号井主井井筒

ID:37426210

大小:428.81 KB

页数:61页

时间:2019-05-12

梁宝寺2号井主井井筒_第1页
梁宝寺2号井主井井筒_第2页
梁宝寺2号井主井井筒_第3页
梁宝寺2号井主井井筒_第4页
梁宝寺2号井主井井筒_第5页
资源描述:

《梁宝寺2号井主井井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梁宝寺2号井主井井筒基岩段施工设计作者:崔新兵学号:0601020408指导教师:王刚一:设计内容1.1主设计:梁宝寺2号井主井井筒基岩段施工设计1.2:专题设计:桩基础设计第一篇梁宝寺2号井基本概况1矿区概况和地质特征1.1矿区概况1.1.1地理位置和井田范围1.1.2地貌水系1.1.3气象及地震本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属温带半湿润季风区海洋~大陆性气候。据嘉祥气象站1959年1月至2005年12月的观测资料:年平均气温13.9℃,月平均最高气温28.9℃(1971年7月),月平均最低气温-4.7℃(1

2、980年1月),日最高气温42.4℃(1966年7月19日),日最低气温-18.7℃(1957年1月2日),平均最低气温月为一月,平均气温-1.4℃。年平均降雨量650mm,年最大降雨量1088mm(1964年),年最小降雨量363.9mm(1988年)。降雨多集中在7、8月份,春季雨少,时有春旱。日最大降雨量156.2mm(1965年7月9日)。年最大蒸发量2318.4mm(1968年),年最小蒸发量1472.4mm(1984年),历年最高洪水位为38.04mm.春季多南风和西南风,夏季多东南风,冬季多

3、北风和西北风,年平均风速3.3m/s。霜期一般在每年的11月中旬至来年4月上旬。最大积雪厚度0.15m,最大冻土深度0.31m。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本区所属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分区为0.05g。地震烈度为6度。1.1.4矿区内工农业生产、建筑材料等概况本区地处黄河冲积平原,沟渠纵横,土地肥沃,村庄稠密,农、副、林业生产发达。在工业方面,除乡镇企业外,工业现拥有煤炭、化工、电力、机械、纺织、建材、农药、造纸、陶瓷、酿造、食品等多种门类,井田东南部的济东矿区、济北矿区、兖州矿区

4、均已建成投产,并取得了良好的效益。梁宝寺煤矿一水平已经达产,这些矿区的生产建设经验,为本矿井二水平的建设和生产提供了宝贵经验。1.1.5勘查情况1.1.6矿区开发情况1.1.7运输条件1.2地质特征1.2.1地层区域东起峄山断层,西至聊考断层,北起汶泗断层,南至单县、韩台断层。地层区划属华北地层区鲁西地层分区济宁地层小区。地层自上而下有新生界第四系,上、下第三系;中生界侏罗系;古生界二迭系、石炭系、奥陶系、寒武系、震旦系、太古界泰山群。巨野煤田位于华北地台鲁西台背斜鲁西南断块坳陷的中、西部,就东西向构造带

5、而言,位于昆仑~秦岭纬向构造带的东延北支部分,并处于和新华夏系第二沉降带的复合端。因受昆仑-秦岭构造带、环太平洋构造带的影响,东西向及南北向的正断层发育较好,形成棋盘格状的构造格局,具有经济价值的煤层均赋存于地堑内。井田内地层自上而下分为:第四系、上第三系、二迭系上统上石盒子组、下统下石盒子组和山西组、石炭系上统太原组、中统本溪组及奥陶系中、下统,现分述如下:1.第四系(Q)厚94.90-146.30m,平均116.85m,东北部较薄,西部较厚。由粘土、砂质粘土、砂及砂砾层组成。顶部发育有薄层泥炭,遍布全

6、区,底部常见含砾粗砂层,上部粘土含量比例高,下部砂层含量比例高,砂层松散且透水性好,富含孔隙水。据L6-1号孔抽水资料,q=0.6396L/s.m,水质一般,可作为饮用水源。第四系属河湖相沉积,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关系.2.第三系(N)主要以半固结粘土、砂质粘土及粉砂、细砂组成,厚195.23-368.73m,平均280.84m,西北部厚,东部和南部较薄。根据岩性特征,可分为上、下两段:上段(N2):厚61.20-185.90m,平均133.33m,主要由浅黄-浅红色和褐色粘土、砂质粘土以及粉砂、细砂组

7、成,含较多钙质及铁锰质结核,砂层所占比例较高。下段(N1):厚70.10-196.80m,平均147.51m,主要由灰白~灰绿和褐色粘土、砂质粘土组成。底部为含砾粘土或粘土质砂砾层,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3、二迭系(P)(1)上统上石盒子组(P12)最大揭露厚度620.55m,南部被剥蚀掉,向北厚度逐渐增大。主要由杂色泥岩、粉砂岩、灰绿色中、细砂岩组成。上部有厚层状灰白色石英砂岩作为区域对比的标志;中部有一层较稳定的铝土岩(A);下部有柴煤段层位,可作为井田内岩层对比的标志。以其底部的含砾细、中砂岩与下

8、石盒子组分界。本组属干热条件下的河湖相沉积,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多见科达、羊齿类植物化石,且保存较好。(2)下统包括下石盒子组和山西组,因分界砂岩不稳定,其界面不易划分。①下石盒子组(P21)厚22.90-62.70m,平均42.88m,上部以黄绿、灰、紫色泥岩、粉砂岩夹灰绿色砂岩,下部为灰白色砂岩夹灰绿色泥岩、粉砂岩,底部以不稳定的厚层状砂岩与山西组分界。产羊齿、楔叶、轮叶、科达类等植物化石。②山西组(P11)为主要煤系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