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课件1

《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课件1

ID:37418065

大小:637.50 KB

页数:23页

时间:2019-05-12

《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课件1_第1页
《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课件1_第2页
《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课件1_第3页
《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课件1_第4页
《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课件1_第5页
资源描述:

《《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课件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6课喜看稻菽千重浪作者:沈英甲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2004年度人物”颁奖词“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世界上36个国家和地区由于内战或气候恶劣等原因,面临严重粮食短缺。在发展中国家,有1/5的人无法获得足够的粮食,全世界每年有600万学龄前儿童因饥饿而夭折。——联合国粮农组织新闻背景算一算我国目前人口大约是13亿,水稻种植面积约2.3亿亩,我们每人每天需要0.5斤的水稻作为口粮,请计算水

2、稻的年亩产量达到多少斤才能够解决中国人民的温饱问题?≈1000斤600斤/亩1000斤/亩增:400斤/亩走近人物袁隆平(1930-),大学文化,1954年4月参加工作。历任湖南省安江农校教师,省农科院讲师,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湖南省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他发起的“第二次绿色革命”,给整个人类带来了福音。现在,我国大江南北的农田普遍种上了袁隆平研制的杂交水稻。杂交水稻的大面积推广应用,为我国粮食增产发挥了重要作用。袁隆平的努力,也为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作出了贡献。国际上的同行们称袁隆平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1981年获新中国建国以来第一个

3、国家特等发明奖。1985年获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杰出发明家”金质奖章。1995年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获联合国粮农组织颁发的“粮食安全保障荣誉奖章”。1999年经国际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发现的一颗小行星为被命名为“袁隆平星”。袁隆平的成就主要表现在杂交水稻的研究、应用和推广上: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的荣誉:2000年5月31日以袁隆平名字命名的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隆平高科”在深交所上网定价发行。这是中国证券市场首次以科学家名字命名上市公司和股票。2000年8月以袁隆平名字命名的高等院校“袁隆平科技学院”在湖南成立,袁隆平出任名誉院长

4、。这是中国首家以科学家姓名命名的高等院校。2001至2000年度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0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走入文本如果要为这样一位获得了如此多的殊荣,做出了如此大的贡献的优秀科学家撰写通讯,该从何下笔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前面我们已经了解了人物通讯的基本常识,作为一名高中生,从读者的角度我们应该知道一篇通讯它“写了什么”,培养自己的筛选信息——归纳信息——概括信息的能力;从作者的角度我们应该明白一篇通讯它“怎么写的”,从中学习表达技巧、表现手法等,学会写作通讯。下面,我们就从“写了什么”——“怎么

5、写的”来分析这篇人物通讯。1、这篇人物通讯“写了什么”?这篇人物通讯通过具体事例展现了科学家袁隆平重视实践,实事求是,敢于向权威宣战,大胆创新的精神,也表现了他引领“绿色革命”的宏愿。高度评价了这位杂交水稻专家的研究成果的重大意义:不仅使中国率先在世界上实现了“超级稻”目标,而且对解决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粮食问题都具有重大意义。文章也表达了对袁隆平的崇敬之情。2、问:一篇好的人物通讯,通过对人物一言一行的描写,人物仿佛“立”在我们面前,会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效果。本文“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就活生生得“立”在了我们面前,请同学们自主合作探究,作者是怎样使袁隆平“立”在我们面

6、前的。提示:(1)细节描写人物描写(一位老人眯起双眼—走下了稻田),几个动词突出了人物工作之认真细心,对科学的严谨,一丝不苟。这段文字描写了一位平凡的“农民”形象,正是这平凡的外貌与伟大的贡献形成了极大的反差,更突出了袁隆平的不平凡——深入实践。突然,他那敏锐的目光停留在一蔸形态特异、鹤立鸡群的水稻植株上。他屏气静神地伸出双手,欣喜地抚摸着那可爱的稻穗,激动得几乎要喊出声来”!1964年7月5日,突然他的目光停留在一棵雄花花药不开裂,性状奇特的植株上,这正是退化了的雄蕊。他马上把这株洞庭早籼天然雄性不育株用布条标记。袁隆平欣喜异常,水稻雄性不育植株,终于找到了。细节描写。是丰富通讯信息、把人

7、物写得栩栩如生、把来龙去脉交代清楚的重要手段。提示:(2)具体、典型的事例①2001年春节刚过,隆平领奖前仍在稻田里工作。(热爱并献身于农科研事业)②1960年发现了“天然杂交稻”的杂种第一代。(勇于实践,敢于探索)③1964年找到了水稻雄性不育植株。(解放思想,破除迷信,敢于创新)④1992年发表文章批判贬斥杂交稻的文章。(坚持真理,实事求是)⑤1993年要求对推广“玉米稻”持慎重态度。(坚持真理,实事求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