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414897
大小:54.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05-23
《9下第10课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教学目标的确立1.知识与能力:(1)了解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内容,从农业改革的角度分别分析其与改革失败的关系。(2)结合提供的典型史料分析苏联解体的原因。2.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农业改革成就表体验、感受人民生活水平低下与农轻重比例失调的关系,认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危害,分析苏联改革失败的原因,进一步学习和掌握因果分析法;(2)通过分组讨论所学与提供的典型史料,概括苏联解体的原因,体验合作、探究学习历史的价值。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学习苏联改革和解体,使学生清楚地了解苏联改革与解
2、体的关系,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2)认识对中国的借鉴意义:“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教学重难点及其突破的举措1.重点:赫鲁晓夫、戈尔巴乔夫的改革2.难点:改革与解体的关系及苏联解体的原因通过聚焦农业改革内容未触及体制改革的分析,让学生理解经济体制的没有调整是改革失败的主要原因;通过分组阅读提供的典型史料,概括苏联解体的原因,化解课时少内容多的矛盾。板书设计第15课苏联的改革和解体一、斯大林模式的特征及其经济弊端二、苏联改革1.赫鲁晓夫的改革(1953-1964)(1)
3、侧重农业(2)应急举措,未触及斯大林模式的弊端2.勃列日涅夫的改革(1964-1982)(1)侧重重工业(2)以失败告终3.戈尔巴乔夫的改革(1985-1991)(1)侧重体制改革(2)改向三、苏联解体(1991年)1.过程2.原因教学过程设计导入:出示:苏联地图教学意图:中苏相邻,又同是社会主义国家,为最后的探究,以史为鉴达成共识做铺垫,前后呼应。并回答课前问卷疑点:解体后有哪些国家?并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它怎么了?背景铺垫师: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曾经很强,是唯一能够与美国相抗衡的国家;曾经很大,占世界陆地面积六分之一,是当时世界版
4、图最大的国家,和我国东北接壤。从1922年成立到1991年解体,原先的超级大国如何轰然倒塌?今天我们学习第15课,苏联改革和解体。同学们读课题,你的好奇点在哪里?生:改革能导致解体吗?师:回答这个问题我们有必要回到曾经学过的历史情境中去。我们一起回忆斯大林模式的特征。生: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出示:斯大林模式特征师:高度集权的政治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经济上的特点是单一的公有制;按行政命令管理经济;片面发展重工业。今天我们主要从经济模式及改革来探究改革与解体的关系。苏联刚刚成立,为巩固政权,防止世界上帝国主义国家的敌视、孤立、破坏,苏联
5、有必要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国家迅速强大起来,逐渐形成了斯大林模式,并使苏联在很短时间内就完成了工业化,创造了奇迹,斯大林模式曾经给苏联带来了辉煌,确保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随着战争的结束,社会的进步,斯大林模式的经济弊端逐渐显现。教学意图:全面分析问题,辩证看待历史问题。出示:苏联经济比例。教学意图:认同改革势在必行。师:看数字得出什么结论?生:农轻重比例失调。师:行政命令管理经济,排斥市场的调节,使地方企业生产缺乏自主权;片面优先发展重工业,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改善,到1953年斯大林逝世时,苏联人均粮食低于1913年。这种状况急需改革
6、,大家同意吗?生:同意,而且迫在眉睫。教学意图:回答课前问题“生活状况一无所知”,引出课题主线“经济改革”。板书:一、斯大林模式的特征及经济弊端二、苏联的改革1.赫鲁晓夫的改革师:1953年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执政,开启了苏联改革的历程。1956年苏共二十大赫鲁晓夫做了一个《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报告,对批判个人崇拜有积极意义,冲破了斯大林时期的政治高压,为改革奠定了较为宽松的思想基础。改革从哪里入手?大家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苏联人民呢?开始执政后不久接到一封人民教师来信。出示:尽管十月革命后已经有39年,战争结束也有11年了。在整个国
7、家的范围内我们已取得了重大的成就……我们的人民还没有过上好日子……我们大家目前还只是为未来而活着,而却不是为了自己。全国都感到粮食很紧张,实际上能正常供应的只有莫斯科。在农村几乎吃不到糖。而主要一点是,饮食情况年复一年地得不到改善。瞧瞧集体农庄的庄园,各个集体农庄庄员的庭院吧——一无所有。历史上就出现过人们跑离土地的事!而我们的农村已经没有人了。教学意图:“三农”关系到国计民生。改革的重点内容。师:注意信中的时间,战后时间已经很长了,要表达什么?生:和平了,应该发展经济了。师:第二段“未来”指谁的?生:国家的未来。师:以下三段分别反映了哪
8、些方面出现了严重问题?生:农村、农民、农业。师:三农问题非常严重,关系到国计民生。中国古语说:官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赫鲁晓夫在经济方面的改革重点应放在哪里?生:农业,解决粮食问题。出示:19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