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格律:怎样记忆平水韵

诗词格律:怎样记忆平水韵

ID:37409963

大小:44.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5-23

诗词格律:怎样记忆平水韵_第1页
诗词格律:怎样记忆平水韵_第2页
诗词格律:怎样记忆平水韵_第3页
诗词格律:怎样记忆平水韵_第4页
诗词格律:怎样记忆平水韵_第5页
资源描述:

《诗词格律:怎样记忆平水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实用文案怎样记忆平水韵?《平水韵》要想全部记忆下来,必须依靠死记硬背。查询一个字所在的韵部,当然也不是全无章法可循,比如一个字的韵母今音读作ong,那它必在上平一东、上平二冬之中;一个字韵母今音读作ang,那它必在上平三江、下平七阳之中;一个字韵母今音读作i、ei、ui或ai(除却入声字),那它必在上平四支、上平五微、上平八齐、上平九佳或上平十灰之中……以上这些简单的规律,我们只要多读多看,是逐渐可以摸清的,但具体这个字在哪一韵部,还是必须要依靠背诵。此外,《平水韵》也并非中古汉语的实际面貌,它只是在中古汉语的基础上编写的一本以规范作诗平仄用韵为目的的韵

2、书,比如江、阳两韵,元、先两韵等,在中古汉语口语中实际已经相通,但是由于韵书束缚,又不得不在作诗时明确区分,所以《平水韵》也并不等于中古汉语。平水韵的速记方法摘至/舍得讲座晚上好,各位。我们今晚来说一下“平水韵”,不主要说它的历史,少来谈它的意义,只说如何熟悉的它。说方法,没有特别的“巧”可言,只有在自己的努力之下,才能探索出所谓的“窍门”来。我根据我以前的讲义来和大家随便聊聊,针对的谈话目标,是愿意熟悉平水韵,却对如何熟悉比较比较吃力并苦恼的朋友。不感兴趣的,则说声抱歉了,要占用你们一点群聊的时间了。小提示:希望喜欢古典诗词的朋友手里都有一个《平水韵》

3、表,没有的,可去百度搜一下,然后自己保存起来,随时翻用。)《平水韵》的历史渊源我们在这里就不做一一考究了,但使用它是我们今天学习古典诗词的前提。今天着重说的,是如何对它的熟悉和掌握。我在这里介绍的,是一些学习并辨识古韵的方法和学习体会。毕竟,《平水韵》的发音与现在的普通话发声有所区别,重点中的重点,就是对入声的掌握。现在汉语里只有平声(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而古韵里原来是有四声的,平、上、去、入。今天缺的那一声,就是“入声”。我们学习的第一步,就是要把这“入声”给找回来。只有把它找回来,我们才有可能认识诗词中要求的平仄,才有可能去对仗,去押韵,才有可

4、能完成我们对近体诗格律规律的掌握。记得前些日子教一位朋友学习近体诗,也是从最基础的声韵开始的。说了半天他也没搞明白这平平仄仄的区分,也不懂这平时普通话里的平音,怎么就被划到了仄音里去了。这时,我忽然问他,你老家是哪里的,他说是福建的。我说这太好的,于是我找了些现今已经被派入平声里的入声字,比如“白、竹、笛、蝶、德、合、盒”标准文档实用文案等字,让他用普通话读一遍,再用他们老家的方言口音读一下,让他体会,用他老家福建的话试试,和普通话的发音区别在哪?读了几个,他乐了。他感觉到了,老家的话对这字的发音,就是仄。再找几个入声字,他读来还是仄声。我说,你占大便宜

5、了,想学近体诗,熟悉古音入声这关,你通过了!要读古诗,要写近体诗,或填词,你就用老家话去选字判平仄好了。为什么他这么快就通过了我们甚至几年都难过的音韵关?只须几分钟的工夫。当然这得向历史要答案了。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平水韵》,其实就源于中原古音,前几天我说了,在中国音韵学的分类里,秦汉以前属于上古音,晋唐乃至宋末,属于中古音。元以后属于近古音。唐诗宋词起源乃至鼎盛的时期,就是以中古音为基石的。我们今天手里拿到的这个《平水韵》就是集那时的音韵学大成而汇编整合出来的。它伴随着那些历史上的名流名篇名句,流传到了我们今天。闽南话,也叫台语,它还有个名称叫做“河洛

6、语”晋代和唐朝的时候,在中原很多人避难到福建,然后在福建闽南很多人到台湾去,所以,这些地区受后来文化的波及很小。把当时的官话,也就是河洛语给带了过去,保留至今。这些地区的语言,实际上成了我国古汉语的“活化石”。据考古资料考证,所谓“河洛语”,其实就是河南洛阳的语言,不是今天的,而是唐时的前后。洛阳长期以来是中国古代王朝的国都,这里当时的“河洛话”相当于官方语言,如今天的普通话。唐朝的官方语言就是现在的“闽南语”,换个说法,李白、杜甫这些诗人都会讲闽南语。这些在他们的诗歌中都能体现,这也就是为什么用闽南语读唐诗反而更押韵的原因了。所以,“中古音”,也叫“中

7、原古音”,不仅有时间上概念的划分,也有地域方面的标识意义。古典诗词,闽南人有天然的口音优势,可是象我们这些非闽南语地区的人怎么办?我本人就是典型的“北方佬”,说话一口北方的“大碴子”味,我们又去上哪找那个“入声”呢?想强记吧,那里有多少汉字啊,得费老劲了。不说三十部的约四五千字的平声部分需要记了,只入声就有二千左右字,一篇二千字的文可以很容易背下来,这些互相独立的文字的堆集,可就难记了。其实,现今对我们影响最大的,造成最大的障碍的也是“入声”,北方人根本就不认识这入声为何物。我向来反对苦记硬背一些东西,即使枯燥无味如《平水韵》表,我也主张去找点窍门。投机

8、取巧,其实并不总是贬义的词,死记硬背,才是很傻的事儿呢。别的不说了,咱学近体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