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能成功

为什么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能成功

ID:37409284

大小:83.50 KB

页数:25页

时间:2019-05-23

为什么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能成功_第1页
为什么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能成功_第2页
为什么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能成功_第3页
为什么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能成功_第4页
为什么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能成功_第5页
资源描述:

《为什么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能成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一、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在中国[聂锦芳]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解世界最基本的哲学思维方式,其深刻而复杂的内涵只有通过理论论证和实践检验才能得以准确把握和领会。“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是马克思、恩格斯论证“唯物史观”最重要的论据之一;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及其指导下的当代中国的发展是对它进一步的证实和发展。    一、唯物史观的复杂内涵与论证逻辑    众所周知,按照恩格斯在《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的指认,“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是马克思一生中最重要的“两个发现”之一,同时他还扼要地概括了这种哲学上通常被称为“唯物史观”

2、或“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点。①恩格斯的概括与马克思生前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和《〈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序言》中对此所作的“简要地表述”②是一致的,只是更为“简要”罢了。    《德意志意识形态》的表述是:“从直接生活的物质生产出发阐述现实的生产过程,把同这种生产方式相联系的、它所产生的交往形式即各个不同阶段上的市民社会理解为整个历史的基础,从市民社会作为国家的活动描述市民社会,同时从市民社会出发阐明意识的所有各种不同理论的产物和形式,如宗教、哲学、道德等等,而且追溯它们产生的过程。这样做当然能够完整地描述事物了(因而也能够描述事

3、物的这些不同方面之间的相互作用)。”③    而到一八五九年,马克思写道:“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①这里,马克思从发生学的角度阐述了社会结构所包括的内容,认为同一定的物质生产力

4、相适合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竖立其上的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还有与之相适应的社会意识形式。马克思还明确指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这是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解和把握世界的哲学最经典的表述。    然而,对于一种复杂的思想体系而言,只根据对其基本观点的概括乃至仅仅凭借对一个抽象的概念、名词的推断还不足以理解其丰富的内涵、原初的形成过程以及与现实曲折的关联程度。唯物史观或历史唯物主义研究的深化还需要回到马克思的文本序列中追溯其不同阶段的思想运演、

5、具体阐发和论证逻辑,这是比原理性的表述更为“鲜活”的思想史佐证、评判依据和发展基础。这样我们就不能不注意到“唯物史观”或“历史唯物主义”最重要的论据之一——“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    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包括哪些方面呢?我通过《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等着述,可以对其基本内容作如下概括:    1、“世界历史”不是观念史、思想史和哲学史,而是真实存在的社会运动。    按照一种“先知”的、预想的方式抽象地理解、把握和阐释人的问题,并且把这种方式运用到历史领域寻找具体说明和佐证,这是典型的德国近

6、代主体性哲学思考世界的路数,可以说作为青年黑格尔主将的鲍威尔、施蒂纳的思想提供了这种世界历史观的范例。按照这种历史观,观念、精神、哲学思想主宰着世界,它们之间的关系及其连缀就构成了世界历史,因此世界历史也就变成了单纯的观念史、思想史和哲学史。这样,历史便成为单纯的先入之见的历史,成为关于精神和观念的说明,而构成这些精神和观念的基础——真实经验的世界历史,却仅仅被利用来赋予这些精神和观念以“形体”、实体。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鲍威尔、施蒂纳这种“编造”历史的方法其实是很幼稚和简单的。只要用现成的哲学范畴(诸如唯实主义、唯心主

7、义和作为两者的统一的绝对否定)来说明和规约人生的各个阶段(诸如儿童、青年和成人),并把这些范畴当作全部历史的基础,挂上各种各样的历史招牌;那么,这些范畴和进一步解释它们的辅助范畴一起,就构成一切历史阶段的内容了。这种历史观把观念统治历史变成目前实际存在着的关系,变成思想家对世界的统治。马克思、恩格斯感叹说:施蒂纳在思辨中陷得多么深啊!①显然,这样所理解和描绘的历史只能是一种“伪”历史。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随着施蒂纳的思路,“考察”了“世界历史”视野下的“古代人”及其与事物世界的关系、“古代人”向“近

8、代人”的转变以及“近代人”的真实际遇和未来取向。他们认同费尔巴哈的一个观点,即“在古代人看来,世界是真理”,并且解释说,这句话的要旨是说,古代人是通过对其生活世界的真实状况及发展作实际经验的考察来理解世界以及他们与世界的关系,这样,世界的存在、世界的本来面目就是古代人生活和发展的基础、前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