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盐储层储集层孔隙结构

碳酸盐储层储集层孔隙结构

ID:37408944

大小:2.57 MB

页数:76页

时间:2019-05-12

碳酸盐储层储集层孔隙结构_第1页
碳酸盐储层储集层孔隙结构_第2页
碳酸盐储层储集层孔隙结构_第3页
碳酸盐储层储集层孔隙结构_第4页
碳酸盐储层储集层孔隙结构_第5页
资源描述:

《碳酸盐储层储集层孔隙结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碳酸盐油气储集层孔隙结构参考书:(1)罗蛰潭王允诚编著:油气储集层的孔隙结构,地质出版社,1986(2)侯方浩、方少仙等: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图集1孔隙类型按形态和成因类型空隙可分为孔、洞、缝3大类,再根据影响孔隙发育的因素、形态和大小分为14个亚类。单因素的空隙类型可以组合成多成因的复合型空隙类型。碳酸盐储集岩中的孔隙空间和喉道变化甚大,在同一油藏的不同部位和层段,可发育不同形式的空隙和喉道,组成不同的储集空间组合型式。在特殊情况下,同一油气藏的不同构造部位,其储集类型会有差异。1.

2、0碳酸盐岩储层孔隙类型--CNPC标准2成因类型空间大小特征类亚类孔粒间<2mm粒间孔,粒间残留孔,粒间溶蚀孔粒内各种颗粒内被溶蚀成孔砾间裂缝切割,岩石破碎形成角砾砾间溶孔晶间晶体、晶间残留孔或溶蚀孔铸模粒模各种颗粒被溶蚀无余,但保留其可辨外形晶模各种晶体被溶蚀无余,但保留其可辨外形生物模生物贝壳被溶无余,但保留其贝壳形态骨架原地群体生物生长时留下的孔隙体腔有机体腐烂,但生物体壁完整,留下壳体空腔溶孔无选择性溶蚀成孔3成因类型空间大小mm)特征类亚类洞溶蚀扩大孔隙大洞>500微小孔隙,溶蚀成大洞

3、裂缝微细裂缝强烈溶蚀坍塌溶蚀成洞盐类小洞2~500易溶盐类溶解坍塌物理或化学作用的破碎坍塌溶蚀成洞缝层间大缝>1沉积作用形成,受沉积物及环境控制古风化物理风化作用的破碎,天水淋滤的破坏溶沟小缝0.01~1无方向性,缝壁不平整构造应力控制,组系分明,平整延伸,切割力强41.0碳酸盐岩储层孔隙类型--国外分类方案51.1.1.原生孔隙原生孔隙可分为粒间孔隙、粒内孔隙、晶间孔隙、壳体掩蔽孔隙和生物骨架孔隙五种。(1)粒间孔隙:系指颗粒含量在岩石中占主要地位时(大于50一60%),它可形成颗粒支撑,其空

4、间未被灰泥或胶结物充填部分即为粒间孔隙。(2)粒内孔隙:是由于生物死亡后,软体部分腐烂分解后所出现的空间。(3)晶间孔隙是碳酸盐晶体之间形成的孔隙。主要是重结晶作用所形成,因而孔隙都比较规则。1.1.碳酸盐岩储层孔隙类型6(4)壳体掩蔽孔隙:是由于壳体或壳体碎片沉积后起了掩蔽作用,阻止了较小颗粒、胶结物及灰泥进人掩蔽空间,从而形成的孔隙。(5)生物骨架孔隙:是由于生物造礁活动而形成的骨架空间。这种空间在没有或局部充填的情况下,往往形成大量孔隙。世界上生物礁大油田很多,油气主要储集在生物骨架孔隙之

5、中。如美国二叠纪盆地的马蹄环礁油区克勒一富德油田产油礁岩厚约70米,最大油柱高230米。地质储量4亿吨,是一个大型的生物礁油田;估计其采收率可达51.7%。1.1.1.原生孔隙7组成基质的晶粒或颗粒大小可按下述等级来描述:晶粒及(或)颗粒大小符号大(粗)>0.5毫米L中等0.25—0.5毫米M细0.125—0.25毫米F很细0.0625—0.125毫米VF极细<0.0625毫米XF白云岩合量多少对孔隙度影响很大。一般来说,当白云岩含量高于50%甚至达到80%时,孔隙率是逐步增高的。但白云岩含量高

6、于80%以后,孔隙度往往反而减少,并通常形成非工业性的储集层。1.1.1.原生孔隙81.1.2.溶蚀孔隙溶蚀孔隙有以下几种类型,粒间及晶间溶蚀孔隙、铸模孔隙、窗格孔隙、沟道、晶洞、洞穴和角砾孔隙。(1)粒间及晶间溶蚀孔隙:是由于颗粒之间和晶间的胶结物或灰泥被溶解所形成的孔隙。它与晶洞区别之处在于颗粒和晶体本身受到溶蚀作用较少。(2)铸模孔隙:是地下水将颗粒组分部分或全部移去所形成的孔隙。这种选择性溶蚀是由于颗粒化学组分所决定。化石层、生物礁、鲕粒及球粒碳酸盐岩易于形成这种孔隙。9(3)窗格孔隙:

7、它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岩石组构情况。孔隙一般多呈扁平状平行于岩石的纹层或层面分布。但有时亦呈球形、鸟眼状或不规则状,有时亦作垂向延伸。因而,一些分隔的窗格孔隙往往形成连通性很好的储集层,尤其在裂缝发育的层系中,这种现象更为明显。此外,这种选择性溶蚀作用主要是沿高孔隙带进行,因而粗粒碳酸盐岩就具有形成窗格孔隙的良好条件。1.1.2.溶蚀孔隙10(4)沟道:由于地下水活动而形成的联通水道。大多沿层理分布,有时被后生沉淀物所充填或部分充填。它在储集层中虽然对孔隙度的贡献是次要的,但对渗透率的贡献往往可以很

8、大。(5)晶洞:其溶蚀作用不受岩石组构所控制,一般直径为十六分之一毫米到十米,其连通情况决定了这种孔隙的重要性。(6)洞穴:其成因与晶洞相同,一般直径为十厘米以上,这种空间在喀斯特区发育。在溶蚀型油气田钻探过程中,有时可发生“放空”现象,这种现象一般与洞穴有关。“放空”现象的出现,经常伴随着有高产层的局部存在。洞穴有时很大,可达1.5—2米,甚至更大。(7)角砾孔隙:是由断裂作用形成角砾状破裂而造成孔隙。其成因不一,所形成的角砾孔隙形状和大小均各不相同,差异很大。1.1.2.溶蚀孔隙111.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