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

第一单元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

ID:37385642

大小:203.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23

第一单元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_第1页
第一单元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_第2页
第一单元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_第3页
第一单元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_第4页
第一单元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单元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离石一中主讲:王艳花(二)课程标准知道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 列举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知道洪秀全,知道太平军痛打洋枪队。 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 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列举《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知道义和团运动和抗击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三)三维目标知道林则徐虎门销烟

2、,列举《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 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列举《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知道义和团运动和抗击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列举近代社会中国人民遭受的四次侵略战争和人民抗争的史实. 培养学生远离毒品,珍爱生命的意识,体会和学习近代中国无数民族英雄可歌可泣的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 教材分析第

3、一单元:侵略与抗争  这是本册教材中的第一个学习单元。从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剧,中华民族与外国列强的矛盾日趋激烈,中国人民在国势日益沉沦中顽强抗争,这是鸦片战争后至20世纪初年近代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一条鲜明主线。本学习主题就是突出了这一历史发展主线。而在内容标准的选择上,教材依据课程标准,紧紧围绕这条主线,对历史知识点进行了取舍。 重点:列强的侵华史实,中国人民抗争的事实难点:列举《南》《马》《辛》的内容,分析其对中国产生的影响。课时:一课时手段:多媒体单元复习提纲:(1)自主学

4、习知识梳理(2)重难点突破(3)横纵向对比(4)小结板书:授课过程:(一)自主学习,知识梳理(PPT7--9)师:请同学快速阅读课本1---4课内容,(师生互动,回答问题)师:出示PPT9,让学生观看火烧圆明园图片,大家有何感受?预设:这些都是英法联军对中滔天大罪。(二)重难点突破(10、11、12)(1)师:出示表格,让学生填充,并齐读,问学生发现了什么?得到了什么信息?(分析从签约国、主要内容如割地、赔款、通商口岸,其它方面)做分析,得出条约的签订对中国产生的影响。预设答案:具体表现:签约国越来越多;割地由香港岛台湾等诸岛;赔款数

5、额越来越大;通商口岸由沿海城市深入到内地;关税权的丧失,“允许日本在中国开工厂”,使日本有由商品输出转为资金输出,直接开采矿产赚钱走人;使馆界成为“国中之国”清廷成为列强统治人民的工具。结论: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分析“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原因,给我们什么启示/(出示PPT113)(3)当堂练习----你会了吗?(PPT14---15)(三)纵横联系,拓展延伸(出示PPT17--18)A、纵向联系要求:请学生说出《鸦片战争示意图》《早期对外开放的示意图》中“五个通商口岸”和“四个经济特区”的位置;回答

6、问题AB都是开放,有何本质区别?B、横向联系(PPT19---21)出示材料阅读,得出结论:总述:中国是世界的一部分,当近代资本主义发展成为一种历史发展的大潮时,而依然陶醉在分见制度思想编织的牢笼中,其结果就是西方前进了成为世界的主导国,而中国则拉大了与世界的距离,成为了西方的从属国。第一次工业革命:(1)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列强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近代工业产生(或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或中国资本主义产生)。(3)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科学技术。.第二次工业革命:(1)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

7、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3)中国人民救亡图存运动高涨(维新运动、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当堂练习,实现目标(四)作业布置:(1)香港的沦陷史(2)列举北京、南京、上海有关的重大事件。(五)教后反思:2015年5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