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高考语文专题讲练:阅读题解读

2010高考语文专题讲练:阅读题解读

ID:37384073

大小:564.81 KB

页数:52页

时间:2019-05-10

2010高考语文专题讲练:阅读题解读_第1页
2010高考语文专题讲练:阅读题解读_第2页
2010高考语文专题讲练:阅读题解读_第3页
2010高考语文专题讲练:阅读题解读_第4页
2010高考语文专题讲练:阅读题解读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0高考语文专题讲练:阅读题解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考语文阅读题解读 略施小计精准答题突破瓶颈牟平一中肖曰玲写在前面的话春夏的耕耘是为了秋天的收获,今天的汗水是为了明天的微笑。几十万大军去争那有限的名额,谁在高三中拼搏了,奋斗了,谁就在高考中胜利了。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这是真理。面对高三的学生,作为教师,扪心自问,我们帮助我们的弟子准备好了吗?试着给学生一个支点——登山寻楼法登山寻楼法跳读(观山)——定内容、定文体;精读(登山)——定结构、定中心、定特点答题目(赏风景)——审题干、定区位,抓语词、定重点,多联想、定答案阅读复习考试为什么效率不高?阅读复习考试效率不高,有学生平时阅读量少的因素,但究其深层原因,一是我们老师复习的指

2、导思想不到位,二是学生答题不规范。存在问题及规范答题应注意事项教师方面,我们可能存在如下误区:1、认识不到位,复习中忽视现代文阅读指导。我们很多同行可能认为,现代文阅读不必复习,学生能得分的总会得分,不能得分的反正也得不了分,复习现代文阅读的用处不大。2、目标不明确,复习训练缺乏针对性。现代文阅读复习,不等于现代文阅读练习。复习中收集或编写一些现代文阅读试题,交给学生完成,然后依次评讲答案,分不出重点,训练目的缺少针对性,这样做将难以提高复习的实效性。。3、指导不到位。就题讲题,或依答案讲题,不教给学生科学合理的阅读方法,不引导学生从题目的设置中去判断是哪一个考点,这个考点该如何下

3、手解决,有没有行之有效的答题技巧或规律……总之,阅读复习,量不一定多,但训练的质一定要高。学生方面1、轻视文段阅读很多考生对相关文段只是稍作阅读,并没有真正读懂,便草草急着去做题。其实读懂文段,是答好题的前提。二、忽视题目指向读题审题本是应答所有试题的第一步,也是最为重要的一步。由于语文试题题干平实和直白,所以考生很容易有一种了然的感觉,以为无须认真读题就能做题,这又是一个误区。三、忽略答题要点“答题要点”有时是指答案中规定的若干内容要点,有时也是指不同题型应有的若干答题角度。略施小计,突破瓶颈学会整体把握,圈点勾画。所写即所问。努力做到言简意赅;多答一些。注意答题要点的次序,有粉

4、搽在脸上。学会整体把握,圈点勾画;多答一些。做好阅读理解题当然主要靠长期形成的阅读能力,但是改进方法也有明显的效果。有两种做法是应该避免的:读不完文章就做题和阅读时不会圈点勾画。前者的问题是不能整体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答题可能不准确不全面;后者可能会遗漏文章中有助于答题的关键词和关键句。因此,一定要通读全文,边读边圈点勾画,整体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然后再做题。另外,根据高考阅读题的评分标准,评分主要看要点,要点齐全就可以得满分,但多答的内容不扣分,因此,答题没有把握时宁可多答一些(当然不要超出答题的范围),这样可以尽量避免遗漏得分要点。二、回眸高考真题,探讨各种试题类型答

5、题模式理解含蓄句子(词语)类“分析综合”类作用好处类“归纳概括”类鉴赏探究类题型一:“理解含蓄句子(词语)类”题一)、常见的提问方式1.如何理解“xxx”这句话?2.作者为什么反复说“xxx”这句话?3.请你解释“xxx”的这句话的含义。4.怎样理解“xxx”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5.“xxx”这句话里的“xxx”词语的含义是什么?答题思路及模式1.联系前后文,有时甚至要联系全文答题。这类句子之所以称为含蓄句子,就在于直接回答不出来或不正确或容易产生偏颇,所以,就必须仔细品味,前后观照之后才能答题。2.既要答出表面意思,又要答出深层意思。在没有十拿九稳的情况下,最好是表面意思和深层意

6、思一起答,先表面,后深层,可稍微拓展。3.要和文章主题或作者思想感情联系起来答题。这类句子往往与作者思想感情或文章中心联系都较为紧密。在答题时,就不能不顾作者的情感来答题,否则就容易因偏颇而丢分。4、尽可能运用原文相关词语来组织答案。真题一瞥,体验答题模式第一种:对重要词语的“理解”——“词句含义”类【题例一】2006年湖南《在山阴道上》16题,“好久以来,‘故乡’就在吸引着我”,句中“故乡”一词的含义是什么?【参考答案】①鲁迅的故乡(字面意思)②作者向往的精神家园。(内涵意义)第二种:对重要句子的“理解”【题例一】2007年广东卷《泥泞(节选)》[试题]18.最后一段,作者既说“

7、我们也不会刻意制造一种泥泞让它出现在未来的道路上”,又提出“我们是否渴望着在泥泞中跋涉一回呢”,你是如何理解的?(6分)[简析]这道试题也可以归到修辞类试题来考查。从前文(即使只有最后一段)也可以知道,这里的“泥泞”“道路”已经是借喻。“泥泞”借喻苦难与屈辱,“道路”当然指历史前进的道路,而不是具体的道路。明白了这一点,就可以分点组织答案。原试题参考答案:因为泥泞是浑然天成的,无法人为制造;而且泥泞象征着苦难与屈辱,没必要在未来的路上人为地设置逆境和挫折。但是泥泞可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