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溯与远景品德结构问题研究评介

回溯与远景品德结构问题研究评介

ID:37373519

大小:291.72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5-22

回溯与远景品德结构问题研究评介_第1页
回溯与远景品德结构问题研究评介_第2页
回溯与远景品德结构问题研究评介_第3页
回溯与远景品德结构问题研究评介_第4页
回溯与远景品德结构问题研究评介_第5页
资源描述:

《回溯与远景品德结构问题研究评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回溯与远景:品德结构问题研究评介赵志毅(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97)摘要:文章对改革开放以来学术界关于品德结构问题的讨论作了回顾。认为,导致讨论陷入僵局的原因有三:一是研究者思维方式的漏洞,忽视了个体的精神世界里与品德心理结构密切相关的潜意识领域。二是研究者的视阈过窄,聚焦于品德结构时,忽视了其存在的环境背景——人格系统。看不清人格系统内部与品德结构并列的认知结构和历美结构及其相互关系。三是研究者的视野出现盲点,仅从心理角度看品德,割裂了品德结构的多学科联系,以偏概全。笔者从“和而不同”、“异中求同”的多元学术视角,采用整合的研究思路,将伦

2、理学的“真善美”、心理学的“知情意”、教育学的“德智美”等内容加以分析概括,提出了以信念为核心的多层次多因素人格系统结构新观点。关键词:方法论;人格系统;认知结构;品德结构;历美结构;机能品德结构问题是德育学体系中理论性最强,学术含金量最高的内容之一。亦是心理学、教育学、伦理学和社会学共同关注的问题。无论是对德育理论的建构还是对科学发展观指引下的和谐社会的建设,都具有深远而重大的意义。从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的十多年里,学界对此问题的讨论方兴未艾,标新立异的见解层出不穷。其中具代表性的有:知、情、意、行“四因素说”;由心理形式、心理内容和品德能力构成的“三维品德

3、结构说”;①由行为规范的遵从结构与社会行为取向的抉择机构而组成的“两重结构说”;“以世界观为核心的三环结构说”,②“四项意识说”、③“基本维度说”、④“2+1模式”、⑤“球体说”⑥等等。学者们见仁见智的观点为我国德育理论研究起到了增砖添瓦的作用。但是,此后的十多年,该问题的讨论却偃旗息鼓,销声匿迹了。有感于生动鲜活的德育实践与打造和谐社会对理论创新的迫切需求,笔者在深思德育问题的时候对品德结构问题再做探讨。一、方法论检讨——对品德结构问题研究的反思品德结构问题的讨论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逐渐退潮,至今再没有人提出有份量的新观点。究其原因,首先,学者们在此问题研究

4、的方法论方面陷入困境。研究者们自觉不自觉地忽视了人的潜意识的存在,片面地把教育对人的影响局限于显意识范围。纵观迄今为止的研究报告,鲜有涉及潜意识内容的。致使此问题的研究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众所周知,20世纪初,奥地利医师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在他的精神分析理论中详细论述了潜意识对人的精神发育与实践活动的巨大作用。他认为人格是由低向高的三种不同的“我”构成。本我是基础,由遗传所决定,是人的潜意识中的生物本能,遵循“快乐原则”,要求满足基本的生物需求,快感与焦虑是其主要的体验方式;自我是在本我基础之上的一种超越了非理性的理性的我,它既满足本我的需求,又促使个体按社会的

5、道德行为准则行事,它因循的是现实原则,将来自本我的生理冲动控制到最佳水平;超我的功能是监督和制约本我与自我按照理想原则行事,是社会道德规范内化形成的道德良知,是理性与非理性的结合。虽然人们对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争议很大,但“潜意识存在于人的心灵深处,是显意识的根基”的观点为大家所接受。问题在于潜意识的“内隐性”本质使得人们对潜意识的了解与掌控、测量与评价难以操作,导致部分学者认为既然通过外在的方法对人的潜意识施加有效的影响困难重重,理论探讨不如绕道而行,避而不谈。思维方式的漏洞势必造成理论研究的误区。在现实生活中,儿童品德阶段的形成以及家庭、学校、社会品德教育的

6、实践呼唤对潜意识的1发掘与研究。儿童心理发展与学校德育的状况表明,心理结构的探讨缺少了对潜意识内容的关注,非但不完整,简直就是缺少根基。其次,说到品德,人们总是将其与个体的心理联系起来,这样做固然有其合理之处,但是,有意无意的将两者混同,甚至不分青红皂白的眉毛胡子一把抓,将品德结构等同于品德的心理结构,一味在心理学的概念里兜圈子(如学界“知情意行”四因素说与“知情意信行”五因素说之争;“一种开端”还是“多种开端”的争论等)。看不到外部因素对品德结构的影响作用,这种做法的直接后果是品德结构研究的多学科视角被“屏蔽”了。“闭门造车”,就品德心理结构而研究品德结构,陷入

7、“井蛙观天”的困境不能自拔。最后,此类研究者无视抑或不知道品德心理结构是整体人格系统结构的组成部分。看不到品德结构其实是人格“大树”上的一个分支,品德是人格“大家庭”里的一名成员。从形上的角度将品德结构从整个人格系统结构里拎出来深入探讨固然未尝不可。可是,完全忽略甚或割裂品德结构这个“树枝”与人格系统这棵大树的血缘关系,将品德结构与人格系统的内在联系切断、肢解,使前者失去了后者强有力的支撑,品德结构的丰富性就被大大减弱,该问题研究的狭隘性却大大增强,结论的正确性必然大打折扣。这种“剪枝式”的做学问的方法背后暴露出来的是探讨者研究方法论的思维破绽,思维方式上的形而上

8、学必然导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