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校联考试卷历史

五校联考试卷历史

ID:37359072

大小:3.56 MB

页数:8页

时间:2019-05-22

五校联考试卷历史_第1页
五校联考试卷历史_第2页
五校联考试卷历史_第3页
五校联考试卷历史_第4页
五校联考试卷历史_第5页
资源描述:

《五校联考试卷历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学校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__考场号座位号_________……………………………………………装………………………………订………………………线……………………………………………2011年五校联合教学调研历史试卷命题人:安世皓考生注意:1、本试卷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2、答题前,考生务必在试卷和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以及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姓名、考号、考场号、座位号等信息。3、本试卷第Ⅰ卷的答案一律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第Ⅱ卷的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4、考

2、试结束只交答题卡和答题纸。一、选择题(共60分,每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为什么埃及应你的力量而高兴:因为你保卫了它的习俗!为什么人们应你的领导而高兴:因为你增加了他们的财富!……为什么上下埃及因你的威力而高兴:因为你保卫了他们的家园!”这里的“你”指:A.埃及的军队B.埃及的神灵C.埃及的法老D.埃及的尼罗河2、史书记载,著名的马拉松战役英雄亚利斯泰提,以廉洁、正直而著称,却被第米斯托克利以企图独裁的罪名提交公民大会审判。这反映出雅典民主的主要局限是:A.是少数人的民主B.成为争权夺利的工具C.容易受全体公民情感的支配D.

3、没有实行直接民主3、有历史学家认为,能够综合国王制、贵族制和民主制的优良因素的政体才是最好的政体,因为同时具有类似王权的执行权,贵族的咨询权和人民的同意权,最能确保政权的稳定。最能符合这种构想的是:A.公元前六世纪的印度B.公元前三世纪的罗马C.十七世纪后半的法国D.十八世纪初的俄罗斯4、“正义是信真主,信末日,信天神,信天经,信先知”,这里的“天经”指:A.《圣经》B.《大藏经》C.《道德经》D.《古兰经》5、学者将15世纪以前西欧“手抄书本”的历史分成“修院时代”与“俗世时代”两个时期,认为书籍是从教会机构独占逐渐演变成一般学者也可以分

4、享图书。这种变化的关键原因是:A.中央王权介入B.基督教会分裂C.市民阶级出现D.罗马帝国瓦解6、《左传·定公四年》载子鱼之语曰:“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选建明德,以蕃屏周。”这反映了周初实施分封的主要目的是:A.选拔德才兼备之人    B.扩大疆域      C.巩固周王室统治    D.团结功臣贵族7、汉武帝独尊儒术,可能原因之一是当时儒学的某些观点,与汉武帝的政治意图相契合。以下最可能符合汉武帝当时的政治意图的论点是:A.孟子强调民贵君轻,有助于汉武帝强化其统治的合理性B.春秋公羊传强调大一统观念,可作为削弱诸侯王的依据C.天人感应说

5、强调帝国万世一系,符合汉帝国的统治利益D.强调礼制的儒学有助于维护贵族世家之利益,巩固政权8、按唐制,中男(16至2l岁)不服兵役,成男(22岁以上)才服兵役。某次,封德彝提出中男服役的提议。得到太宗的许可。但是,魏征不肯签署文件,并指出这是竭泽而渔的做法。最终此提议没有通过。据此,你认为魏征供职于:A.尚书省B.中书省C.兵部 D.门下省2011年五校联合教学调研历史试卷第8页共8页9、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是影响深远的考试制度,参加科举要遵守一些条件,下列叙述最接近历史史实的是:A.应试者自行报名,不分科目,分数及格,即可任官B.应试者自行报

6、名,分科应试,中进士者可以任官C.应试者由地方长官推荐,不分科目,共同竞争,中试者可以任官D.应试者由朝廷大臣征召,分科应试,分数及格,即可任官10、日本某古寺留存有一份珍贵文件记载:“癸丑,春三月,明州(今宁波)来船二艘。其中,祥兴号满载丝绸、陶瓷,另附铜钱七万,《史记》、《汉书》、《三国志》各十部。”这一份文件最早可能出现于哪一朝代?A.汉代B.唐代C.宋代D.元代11、一位先秦思想家评论两位政治人物:齐桓公致力联系诸侯,设法合作维系传统封建秩序,是个执守正道而不行诈谋的国君。晋文公虽协助周王定乱,却僭越礼制,想仿行天子的礼仪,是个内行

7、诈谋却装作遵循正道的国君。这位思想家可归类为哪个学派?A.儒家B.法家C.道家D.墨家12、下列两段文字分别从哪本书中摘录?(甲)忽报孔明遣人送书至,周瑜览毕,长叹一声,昏绝,徐徐又醒,仰天长叹曰:“既生瑜,何生亮?”连叫数声而亡。(乙)周瑜还江陵,为行装,而道于巴陵病逝,时年三十六,权素服举哀,感动左右。A.甲、乙都来自《三国演义》B.甲来自《三国演义》,乙来自《三国志》C.甲、乙皆来自《三国志》D.甲来自《三国志》,乙来自《三国演义》…………………………………………装………………………………订………………………线………………………………

8、……………13、中国古代历史上屡次出现南北分裂或对峙,最终多以北方政权统一南方政权为结局。以下哪次统一却改变了这一“定势”?A.隋朝统一B.北宋统一C.明朝统一D.清朝统一1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