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353364
大小:22.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22
《“学”有法,“习”有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学”之有方,“习”之有效沁园路小学李艳霞《学记》言: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教学,就是教学生会学。教学如仅授予学生“鱼”是远远不够的,更须“授之以渔”,教学生会“学习”,才是教学的根本。教给孩子学习的方法,才会真正要让学习便轻松,让教学变简单。一、教学生会“学”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会“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交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就可以受用一辈子。“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学
2、生学习语文主要是通过学习范文、评价范文来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包含了两重意义:第一,语文教材就性质而言是“例子”,是学生学习的起点而不是终点,正是要从这些“例子”出发,以求自能读书、自能作文、自能理解同类的书,养成良好的习惯。那么在教学中注重学习方法的渗透,让学生通过老师的教自己就会学习,这才是较为重要的,如果学生离开老师,就不知道自己该怎样学习那么我们的教学就是失败的,比如培养孩子们有遇到问题找字典的,找资料,上网查询等这种意识,在学习新课要注重预习,并且知道怎么预习,预习也
3、有自己的方法。我在教学中和孩子们一起总结预习的五步走:读、划、问、字、法,即——“熟读文,划精彩,提问题,穿字串,学方法”这五点。当然在教学时就要围绕预习的点进行深入交流和引导,这样一来,学习变得轻松而有效。那么孩子们有了这些方法和习惯便在学习的过程中渐渐独立了。如果某一篇文章,没有老师的讲,学生也便知道从那些方面去学习,知道去如何抓住文章的重点内容去学习。那这样我们的教便是最有效了,孩子们也渐渐从我们的教中真正成长。二、教学生会“习”课堂的学习要将“习”贯穿其中。我们也是在不断的习中不断巩固知识
4、,在循序渐进中将知识牢固掌握。“学前习”为新知的学习做好铺垫。我们最常用的就是在课前让学生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或者针对某一知识点所关联的旧识进行复习。而学生的这种“忆”能力的确是需要在不断训练中加以培养的。很多时候,我们说学生记忆力不好,其实是我们平日里让学生“忆旧”的次数太少。比如我在讲《独坐敬亭山》时,让学生回忆都学过李白的哪些诗。很多学生回忆不起来,后来提醒了一句后学生马上就完整的说了出来,这充分证明了学生的回忆能力是需要不断加强训练的。“学中习”强化新知灵活应用。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
5、遇到了“有的……有的……有的……”这样的句式,这在以前的课文中也不止一次的遇到,但句子的表达上是不一样的。为了让学生更清晰的感知此处表达的妙处,便让学生进一步“习”曾学过的课文,习类似这样的句式,并引导学生去发现:虽是同样的句式,但表达的方式更多样,不光是排比,还运用了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这样一来孩子们的思路便更大的打开了。在充分地“习”之后,为下一步的仿说句子做了铺垫。同学们你一句我一句,将自己生活中的许多事物生动地描述出来,生活中的一幅幅画面在课堂中得以生动重现。“学后习”的最好方法就是应用。
6、听过的闫老师的一节示范课,我再感知“应用”在课堂中有多重。那节课中,目标很明确,即让学生学习对人物的描写要围绕性格特点去进行。课堂上,师先引导学生总结文章作者要表现的人物是什么样的特点,并通过怎样的描写去表现的。然后开始让学生来通过应用对这一写作方法进行巩固和掌握。闫老师让生针对同一名学生进行外貌描写,在生不同的叙述中,师顺势引导,让学生明白根据自己所叙述的方面,知道其所要表现的性格特点是哪一类。这一应用的环节,就是对所学知识的内化过程。若缺,生便只是停留在对课本中写作方法的感知层面,而这一方法也
7、根本内化不到学生的心里去,更不能成为学生的习作能力。我在教学《数星星的孩子》、《爱迪生救妈妈》这两篇关于写人的文章后,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的共同点,当学生发现这两篇文章都是通过一件事来表现人物的特点时,我便让生对这一方法进行练笔,选择自己所熟悉的一个人来写一写,并用上这一方法。孩子写得较为成功。通过应用,孩子们还学会了如何去有目的地进行选材。整节课中以“习”为线穿起来,使得课堂环节紧凑。这样的一个过程,孩子们学得主动,学得高兴。叶圣陶老先生说过“凡为教,目的在于达到不需要教。”教师除了要教给
8、学生知识、技能,还应教给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方法和能力。教会学生学习,使他们能够不断地获取新知识,使他们离开了老师,离开了课堂还能自己自主的学习,成长,满足自身的发展需要。这样“学”有方法,“习”有成效的课堂孩子们也会是有收获的,在这样的课堂中能不快乐幸福吗?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