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病施药技术及鱼病种类

鱼病施药技术及鱼病种类

ID:37344762

大小:44.46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22

鱼病施药技术及鱼病种类_第1页
鱼病施药技术及鱼病种类_第2页
鱼病施药技术及鱼病种类_第3页
资源描述:

《鱼病施药技术及鱼病种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鱼病施药技术及鱼病种类来源:http://www.cnoa360.com/news/17372025.html炎热的夏季来到了,气温不端上升,也是鱼类病害严重的季节,要加强病害的防治工作,有的养殖户在用药上凭借以往的经验,缺少了科学性,从而导致了用药的效果不是很明显,严重的还耽误了用药时机,造成不次要的损失,所以今天教大家几招鱼病用药的常用的几个办法。1、中草药方法:用中草药浸沤法治疗鱼病时,应将草药捆扎好分成数堆浸沤在池塘的上风处,以利于药物扩散均匀。2、石灰的应用:泼洒溶解生石灰时,先从池塘的一端开始泼(这时鱼可从此端游

2、向另一端),至塘中间停下,再从另一端开始泼洒(此时开始端生石灰浓度已经降低)。这样不致使鱼在药性较强的水体内受害。3、撒药的方法:遍洒法用药时,若池塘水位较高,可将水位适当降低再遍洒,用降低水位后的水体体积计算用药量。对较大水面也可适当降低水位再用药,这样可节省用药且效果较好。注意此法限于杀灭鱼体表寄生生物,如水霉、小瓜虫、指环虫等。4、内服药的用法:内服药通过鱼吃食进入体内产生药效,吃配合饲料鱼类可直接将药拌入饲料投喂,对于草食性鱼类(如草鱼),可将药粉糊内涂到饵料草上,晾干后投喂。5、挂药的方法:挂篓法用药时,为了保证水

3、产动物在挂药时能前来吃食,在挂药前应停止投喂一天,并在挂药的几天内选择鱼最喜欢吃的食物来投,并且量要少些,以保证第二天仍来吃食。鱼病种类按不同的病原大致可分为传染性鱼病、侵袭性鱼病和非寄生物引起的鱼病3大类。传染性鱼病由病毒或细菌、真菌等植物性病原引起。广义上还包括寄生的单细胞藻类引起的疾病。这类鱼病所造成的损失约占鱼病总体损失的60%。①病毒性鱼病。往往引起鱼类大量死亡,对淡水养鱼业影响严重。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控制方法。根据病毒的形态及其寄生在细胞内所形成的包涵体的位置,可作出病理学诊断。中国淡水鱼病毒病主要有草鱼出血病、青

4、鱼出血病和鲤痘疮病等。②细菌性鱼病。由于鱼体皮肤能分泌粘液,鱼体内又有一定的免疫力,细菌通常难以侵入。但当水体中鱼类密度增加、水质条件恶化、饲养管理不当、鱼体有损伤、鱼类抵抗力降低时,细菌性鱼病也常发生和流行,造成鱼类大量死亡。中国淡水鱼的细菌性鱼病,主要有粘细菌性烂鳃病、白头白嘴病、赤皮病、打印病等,多数可防治。③真菌性鱼病。由水生真菌寄生于鱼的皮肤、鳃或卵上引起。中国主要有肤霉病、鳃霉病等。但健康和未受伤的鱼体通常不受感染。④寄生藻类引起的鱼病。只有极少数单细胞藻类可成为寄生性的病原,使草鱼、鲢、鳙、金鱼等致病。在中国仅

5、发现嗜酸卵甲藻(Oodiniumacidophilum)病,发生在酸性水质的鱼池中。侵袭性鱼病由动物性病原引起。按病原通常有下列几类:①原生动物病。如小瓜虫、鱼波豆虫、斜管虫、车轮虫等寄生于体表,能使鱼患病,严重时引起鱼类大量死亡。②单殖吸虫病。单殖吸虫除少数营腔寄生外,绝大部分寄生在鱼类体表和鳃上,如三代虫、指环虫、双身虫等。尤其是在鱼苗、鱼种阶段,常因大量寄生而影响鱼的生长发育,甚至引起幼鱼大批死亡。③复殖吸虫病。除少数种类的复殖吸虫寄生在软体动物和甲壳动物外,绝大多数均寄生在脊椎动物体内。其中大部分对鱼为害不大。但有些

6、种类如复口吸虫、侧殖吸虫等大量寄生时,可使草鱼、青鱼、鲢、鳙等大量死亡。④绦虫病。在中国鱼类中,已发现寄生的绦虫种类不多;但在广东和广西,草鱼种往往遭受九江头槽绦虫严重感染,能引起大量死亡。中国各地水库和湖泊鱼类常患舌状绦虫病或双线绦虫病,对产量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⑤线虫病。寄生于鱼类的线虫种类较多,既有成虫,也有幼虫。幼虫多在鱼体内形成胞囊,要转寄生在食鱼的鸟、兽体中才能发育为成虫。在中国鱼类受毛细线虫、嗜子宫线虫、华鱼线虫等严重感染时能引起鱼病甚至死亡。⑥棘头虫病。棘头虫是专性的内寄生虫,多数种类的成虫寄生在各种脊椎动物

7、的消化道中。在中国的鱼类中已发现的棘头虫种类不多,鲤长棘吻虫对鲤,乌苏里似棘头吻虫对草鱼鱼种都可导致死亡。⑦蛭病。蛭类俗称蚂蟥。有些发现在鱼体上,吸食寄主的血液或体液。但中国鱼类中蛭类寄生的种类和数量都很少,危害不大。⑧钩介幼虫病。常寄生于鱼苗体表,使其嘴部无法开合、不能摄食而死亡,但对较大的鱼种则危害较小。⑨甲壳动物病。甲壳动物通常寄生在鱼体的鳍条、体表、鼻、口腔和鳃上,只有个别种类寄生在鱼体内。对鱼类为害最大的是中华鳋、锚头鳋、鲺和鱼怪(见表)。非寄生物引起的鱼病包括由物理、化学因素或其他非寄生的有害生物(包括各种天敌)

8、引起的鱼病。物理因素主要是鱼类在养殖、捕捞、运输过程中受到压伤、碰伤、擦伤等可引致皮肤坏死和继发性鱼病(赤皮病、肤霉病等),最后致死。化学因素指遭污染的水体中农药、重金属、石油、酚类及其他有毒物质可致鱼畸变或死亡。少数藻类被鱼吞食后不能消化而产生有毒物质,或其代谢产物含有毒素,可引起鱼类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