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341611
大小:21.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5-22
《论文《初中语文有效课堂教学之我见》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初中语文有效课堂教学之我见六盘水市第六中学何祥芳【摘要】语文有效课堂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教学之后,学生能够获得某些方面的进步或发展。这里所说的“某些进步或发展”不是仅仅指提高学生考试的分数,更主要的是能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使其学习方法有所改进,不断积累语文知识,还指某些积极观点的生成,灵感火花的闪现等。因此,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值得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思考的问题。【关键词】课堂教学有效性【正文】近年来,特别是初中语文实行新课改以来,教学的方向朝着素质教育的方向扎实推进,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和阶段性的成效
2、,但是,目前,初中语文教学投入和产出比值仍然不高,课堂单位时间内的教学投入还不能较好地实现三维目标的效益,因此,怎样提高语文课堂的有效性就成了摆在初中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难题。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如果学生在掌握知识的道路上,没有迈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对他来说,都是一堂无益的课。①”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开展课堂教学的改革,进行课堂教学各要素和结构的优化,以此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7一、尊重学生个性争创百花齐放现在的中学生,不再像过去的我们那样“乖”,他们有自己的想法,自
3、己的主张,同时,他们也需要张扬自己的个性。过去,我们谈语文课堂的有效性,更多的是在探讨怎样引导学生跟着自己的思路走,完成教师的教学任务,而没有想过如何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同时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我们都知道,一个好的老师不是用一种方法去教五十个学生,而是尝试着用五十种方法去教一个学生。所以,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师应该要做到“活而不乱”不要总要求所以学生要得出统一的答案。而是要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必须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真正使课堂“活”起来、“乐”起来。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营造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乐于参
4、与学习。尊重学生的发言,更加尊重学生的个性。不要总是只听到那几个“好学生”的发言,更不要对差生一味的批评和打击,那样只会扼杀他们的个性,让他们不敢再说话。因此,对于学生的发言,要给予肯定和鼓励,尤其是对后进生,既给他们创造发言的机会。又要肯定他们的闪光点。一个公平的课堂,一个尊重学生个性的课堂,才会是一个和谐的、有效的课堂。二、备好课本是基础备好学生是关键7我们通常所说的备课,一般就是指备好课本,也就是说备好课堂上所要讲的知识,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教学内容是什么,本节课通过什么样的教学方式要取得什么样的教
5、学效果,是预先设计好的。下课铃声一响,教师走下讲台,就会轻松地对自己说:“终于完成了教学”,于是心安理得地走出教室。应该反思的是:教师上课不是为了把备好的教学内容讲完,因为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只起到一个主导的作用,因此,课前备好学生就尤为重要。许多老师备课时重书本、轻学生;重教法、轻学法。其实课前备教材体现的是对文本的尊重,备学生体现的是对学生的尊重,备教材体现了教学的计划性和封闭性,备学生体现教学的动态性和开放性,两者之间具有互补性。教学既要重视知识学习的逻辑和效率,又要注重体验的过程和质量。因此,要认真
6、处理备教材与备学生之间的关系。使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新课堂理念的核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那就要求我们备课时不仅要把心思放在教材、教参和教法上。而是要放在观察学生、倾听学生、发现学生并与学生积极互动上,备好学生才能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更加完美。三、问题探讨教学拉近师生距离于文森认为:“7问题教学就是教师把教学内容以问题形式简接呈现给学生,问题是知识的载体,学生必须首先解决问题,而后才能获得知识。②”问题教学法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很好的方法。巴尔扎克也说过:“问题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没有问题就不会
7、有解释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知识。所以说,问题是思想方法,知识积累和发展的逻辑力量。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的种子。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从本质上讲,感知不是学习产生的根本原因,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没有问题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没有问题,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学生就不会深入思考,那么学习也就只能是表层和形式的。为此,作为教师,要善于巧妙地把学科教学内容转换成一连串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应该注意的是,提问的目的不是为了难倒学生,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提问题时。要讲究一定的技巧,首先,问题要有思维价值,不应该提学生
8、已经掌握的问题。这样的问题不能促进学生的积极思考,正如钱梦龙老师所说:“问题提得好,就会像一颗石子投向平静的水面,能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其次,提问时机要恰到好处。一是提问于学生的疑惑处,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要善于根据教科书内容,引导学生“生疑”“、质疑”、“释疑”,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对知识的积极探求状态。二是提问于教学环节的关键处。三是提问于学生思维的转折处。有时学生对课堂教学中的知识要点不容易理解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