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201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ID:37337079

大小:554.00 KB

页数:29页

时间:2019-05-12

201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_第1页
201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_第2页
201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_第3页
201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_第4页
201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2节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考题1【考题精解】B项,两句中的“且”均表示“将要”的意思。A项,第一句的“而”字放在前半陈述后半否定之间,表转折;第二句的“而”字放在相同结构的两个半句之间,表顺承。C项,第一句的“也”字放在陈述一件事情的句子末尾,表语意结束;第二句的“也”字放在什么样的人的末尾,表判断。D项,第一句的“之”是助词,起提宾作用,是宾语前置的标志;第二句的“之”是代词,在句中作宾语,指代“王天下”这种情况。答案:B考题2【考题精解】例句与B项中的“乃”都表示“却、竟然”的意思。A项,表肯定,是。C项,副词,“

2、只”的意思。D项,副词,“就”的意思。答案:B考题3【考题精解】从句意看,B、C、D三项依次可以加“于”,亮不敢据(于)渭水;委身(于)偏方,特霸者之臣尔;雍容(于)草庐,三顾后起。答案:A“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包括如下几个层面的内涵。1.“常见文言虚词”,指明了考查范围。从文言词性上看,介词、连词、助词、副词、语气词(语气助词、语气副词)都归于文言虚词,而表指示和疑问的代词往往也划归于文言虚词。湖南新课标《考试说明》明确规定以下18个文言虚词作为高考该考点的命题范围: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

3、、于、与、则、者、之。2.“在文中的意义”,指明了考查条件。文言虚词是相对于文言实词而言的。一般来说,文言实词的意义比较具体,在句子中充当主谓宾、定补状等主要成分;而虚词在句子中没有具体的意义,有时甚至只是起语法上的辅助作用,一般不充当句子成分。所以,文言虚词的意义没有实词那么“实在”,但在具体的语境中也会被赋予相应的逻辑关系上的意义。而这些“意义”都是特定的,也是灵活的,只有在一定的句子中才能确定,高考就以“语境意义”作为考查条件。3.“在文中的用法”,指明了考查重点。这里除了同样要以“在文中”作为条件外,还要注意理解“用法”。所谓

4、“用法”,是就虚词在句子中的语法功能而言的,往往对实词起组合、连接、修饰和辅助等作用。在具体的语境中,我们可以结合虚词在文中的“意义”来考察它的具体作用。纵观湖南近年来在虚词试题上的命题特点,我们大略可以总结如下三点。一个原则: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文言虚词除了考查考试文本中的虚词,还会牵涉课内所学文句的虚词用法及意义。基于此,我们应当在平时多积累一些课本中的文句。两个方向:选修与必修。选修教材中的文句也进入了湖南高考试卷当中。2010年湖南高考虚词题C项,“翳桑之饿人也”即是《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中《晋灵公不君》一文中的句子。由此,我们在

5、复习中应强化选修教材文言虚词例句的学习。三种试题:单一虚词和多种虚词均出考题。除传统的考查一题拥有“四个虚词”外,湖南高考还出现了虚词的另外的考查形式,具体如下:1.(2011·湖南)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其”字,与“其诗亦怪怪奇奇”的“其”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则或咎其欲出者B.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C.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D.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分析:C。本题考查对文言文虚词的理解,有创新。A项,那个,指示代词。B项,他,人称代词,作小主语。C项,他的,人称代词,作定语,与题干例句相同。D项,副词,强化语气。2.(

6、2011·湖南考试说明样题)下列句子中不能补出“于”的一项是()A.吴兴民夜归,巡逻者执之,系亭下B.余皆凿空取之民间C.文原请决滞囚D.置仓廪河北分析:C。本题将虚词与句式结合起来考查。系(于)亭下;取之(于)民间;置仓廪(于)河北。文言虚词数量不多,但使用频率极高,用法十分灵活,意义也随之多变。清人袁仁林说过“千言万语,止此几个虚词出入参伍其间,而运用无穷”。正因为虚词用法复杂,才给我们现代人阅读文言文增加了非常大的难度,就连古人也觉得“实字易训,虚词难释”(阮元《经传释词序》)。所以要确定虚词的具体意义与用法,不仅需要我们朗读并

7、背诵一定的文言文来形成语感,并要牢固识记一些常用虚词的基本意义和用法来形成知识体系,还需要我们具备在具体的语境中推断其用法和意义的能力。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推断方法,以供学习和考试时参考。一、语法推断在不同的句子中,虚词所在的位置是不同的,它与其他词组合的关系不同,其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句子的结构是固定的,什么词充当句子的什么成分也是稳定的,只要分析出词的用法,那么词的意义就明白了。例:①辍耕之垄上。(司马迁《陈涉世家》)②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庄子·秋水》)③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8、韩愈《师说》)分析:①句中,主语陈涉承前省,他停下耕种走到田垄上。“垄上”是“之”的宾语,显然“之”为动词(实词),意为“去”“往”。②句中,“仲尼之闻”是偏正短语,“之”用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是结构助词,可译为“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