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307810
大小:200.57 KB
页数:25页
时间:2019-05-21
《风险社会与中国_与德国社会学家乌尔里希_贝克的对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风险社会与中国*———与德国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的对话贝克邓正来沈国麟提要:这次对话集中讨论了风险社会的诸多特性,如启蒙功能(开启各种替代性现代性的空间)、沟通性的世界主义逻辑(全球语境下的公共协商)及想象的世界主义共同体(通过大众传媒消解想象的“他者”)。正在经历“压缩的现代化”的中国面临着第一现代性和第二现代性“双重强制”的共时性困境,风险社会或许能够提供一种替代性的社会图景。风险社会通过相互依附性催生了新的革命性力量,并赋权了国家和公民行动。对于社会研究而言,风险社会的意义在于帮助我们了解“方法论国家主义”的局限而代之以“方法论的世界主义”,从而推
2、动社会科学的世界主义范式转换。关键词:风险社会启蒙功能世界主义替代性现代性一、风险社会邓正来等:尊敬的贝克教授,首先感谢你接受我们的邀请,在你访问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以前,就你所提出的有关世界风险社会理论中的一些问题与你进行对话。众所周知,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你就和著名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教授(AnthonyGiddens)等人一起提出了有关“风险社会”(risksociety)的概念和理论,你还专门出版了《风险社会:迈向一种新的现代性》(RiskSociety:TowardsANewModernity)、《风险时代的生态政治》(Ecologi
3、calPoliticsinAnAgeof*这篇对话实际上是分三个阶段完成的。一,我们所提出的问题论纲是在贝克教授访问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之前以书面形式寄给他的,他进行了阅读和思考,并在把他的演讲稿寄给我们的同时告诉我们愿意就这些问题展开讨论。二,贝克教授来华以后,我们又根据他的演讲向他提出了新的问题并就整个问题论纲中的问题与他进行了讨论。三、贝克教授回国以后,即刻针对我们的问题论纲进行了详尽认真的书面回应并对我们的问题论纲及其顺序做了些许调整,后经翻译和整理,遂成此稿。我们想借此机会再次感谢贝克教授的支持。———邓正来、沈国麟208学术评论风险社会与
4、中国Risk)、《世界主义观》(CosmopolitanVision)、《风险中的世界》(WorldatRisk)等论著。当然,你的一些论著也被翻译成了20多种文字,中文世界也出版了《风险社会》(2004a)、《全球化时代的权力与反权力》(2004b)、与安东尼·吉登斯、斯科特·拉什合著:《自反性现代化》(2003)、《世界风险社会》(2004c)和《全球化危机》(1999)等译著,并引发了相当广泛的讨论。邓正来教授在博士生研讨班中也指导过他们研读过你的论著,甚至在他自己的研究中还专门讨论过你的相关理论和观点。在这次对话中,我们很关注的第一个问题是:“(世
5、界)风险社会”的概念虽说在揭示第一现代性的自反性方面有着独特的意义,但是为什么这个概念对于理解21世纪初社会和政治的动力和转型有如此关键的重要性?贝克:这恰恰是因为风险的积聚———生态、金融、军事、恐怖分子、生化和信息等方面的各种风险———在我们当今的世界里以一种压倒性的方式存在着。就我们所经验的风险无处不在而言,我们只可能做出如下三种反应:否认、漠视和转型。第一种态度在很大程度上植根于现代文化之中,但它却忽视了否认这种态度所具有的政治风险;第二种态度屈从于后现代主义当中那种虚无主义式的论调;第三种态度引发了我的世界风险社会理论所提出的议题:对人为未来(m
6、an-madefutures)多样性的预期及其所具有的风险性后果是如何影响和转变现代社会的认知、生存条件和制度的?洞见到未来不可逆转的开放性以及理性化(rationalization)这一特殊现代需求乃是至关重要的。我的预设是对理性化的需求增加了不确定性。因为工业社会所造成的不确定性并不必然造成混乱或灾难。更确切地说,不可计算的不确定性(incalculableuncertainty)还可以成为创造性的一个来源,亦即成为允许意外情况和实验新事物的理由。因此,与当前到处弥漫着的那种末日感格格不入,我想追问的是:全球风险是否也具有一种启蒙的功能(enlight
7、enmentfunction)以及它会采取何种形式?邓正来等:在“启蒙”面对后现代主义而遭到解构的背景中,你在这里所谓的全球风险“启蒙的功能”又是指什么呢?贝克:全球风险已经成为公共领域和个人领域的一个核心的组织性范畴。在这样的世界里,有许多理由到一个“外部的”王国(即某个与处在风险之中的世界相隔绝的地方)去寻求避难。然而,全球风险的一个主要效应就是它创造了一个“共同世界”(commonworld),一个209社会学研究2010.5我们无论如何都只能共同分享的世界,一个没有“外部”、没有“出口”、没有“他者”的世界。因此,我们不得不承认,无论我们以多么聪明
8、和多么尖锐的方式批评“他者”,我们都注定要与这些“他者”共同生活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