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基甲酸铵分解反应平衡常数的测定 实验报告

氨基甲酸铵分解反应平衡常数的测定 实验报告

ID:37300801

大小:1.04 MB

页数:16页

时间:2019-05-21

氨基甲酸铵分解反应平衡常数的测定 实验报告_第1页
氨基甲酸铵分解反应平衡常数的测定 实验报告_第2页
氨基甲酸铵分解反应平衡常数的测定 实验报告_第3页
氨基甲酸铵分解反应平衡常数的测定 实验报告_第4页
氨基甲酸铵分解反应平衡常数的测定 实验报告_第5页
资源描述:

《氨基甲酸铵分解反应平衡常数的测定 实验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氨基甲酸铵分解反应平衡常数的测定一、前言1.1意义平衡常数在化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从平衡常数的大小,可确定在该温度下可逆反应中的正反应可能达到的程度。平衡常数不仅在分析化学和物理化学中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在化学工艺中一项重要的数据,可用以通过计算来确定生产条件。掌握平衡常数的测量方法也是化学工作者必须拥有的一项基本技能。1.2前期工作平衡常数作为一个与化工生产具有密切联系的化学概念,从很早以前,科学家便已开始认识到相关现象并对其进行研究。从19世纪50-60年代开始,热力学的基本规律已明确起来,但是一些热力学概念还比较模糊,数字处理很烦琐,不能用来解决稍微

2、复杂一点的问题,例如化学反应的方向问题。当时,大多数化学家正致力于有机化学的研究,也有一些人试图解决化学反应的方向问题。比如丹麦人汤姆森(Thomson)和贝特洛(Berthelot)试图从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来解释化学反应的方向性(也是氧弹量热学的创始人)。他们认为,反应热是反应物化学亲合力的量度,每个简单或复杂的纯化学性的作用,都伴随着热量的产生。M.贝特洛更为明确地阐述了与这相同的观点,并称之为“最大功原理”,史称“汤姆森-贝特洛原理”(Thomsen-Berthelotprinciple)。他认为任何一种无外部能量影响的纯化学变化,向着产生释放出最大能量的物

3、质的方向进行。他认为有以下关系:可见他此时已经意识到了化学反应的可逆性。虽然这时他发现了一些吸热反应也可以自发地进行,但他却主观地假定其中伴有放热的物理过程。30年代,他对其进行了修正,将“最大功原理”的应用范围限制在固体间的反应上,并提出了实际上是“自由焓”的化学热的概念。19世纪50年代,挪威科学家古德贝格(Guldberg)和瓦格(Waage)在贝特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质量作用定律(lawofmassaction):其中A、B、S和T都是有效质量,k+和k−是速率常数。如果正负反应速率相等,则有:若正负反应的比例仍是一个常数,则可以得到:这就是化学反应

4、平衡常数的雏形。但这个平衡常数其实只对基元反应适用,对很多反应不适用(比如SN1反应)。19世纪60-80年代,霍斯特曼(Horstmann)、勒夏特列(LeChatelier)和范霍夫(Van'tHoff)在这一方面也做了一定的贡献。首先,霍斯特曼在研究氯化铵的升华过程中发现,在热分解反应中,其分解压力和温度有一定的关系,符合克劳修斯-克拉佩龙方程(Clausius–Clapeyronrelation):dPQdtTV'V其中Q代表分解热,V、V'代表分解前后的总体积。于是范霍夫依据上述方程式导出的下式:QlnKCRTQ此式可应用于任何反应过程,

5、其中代表体系的吸收的热(即升华热)。范霍夫称上式为动态平衡原理,史称“范霍夫方程”(van'tHoffequation),并对它加以解释,他说,在物质的两种不同状态之间的任何平衡,因温度下降,向着产生热量的两个体系的平衡方向移动。或表示为以下形式:1874年和1879年,穆迪埃(Mudiay)和罗宾(Robin)也分别提出了这样的原理。穆迪埃提出,压力的增加,有利于体积相应减少的反应发生。在这之后的1884年勒夏特列又进一步普遍地阐释了这一原理,称为勒夏特列原理(LeChatelier'sprinciple)。他说,处于化学平衡中的任何体系,由于平衡中的多个因素

6、中的一个因素的变动,在一个方向上会导致一种转化,如果这种转化是惟一的,那么将会引起一种和该因素变动符号相反的变化。然而,在这一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是吉布斯(Gibbs),他在热力化学发展史上的地位极其重要。吉布斯在势力化学上的贡献可以归纳4个方面。第一,在克劳修斯等人建立的第二定律的基础上,吉布斯引出了平衡的判断依据,并将熵的判断依据正确地限制在孤立体系的范围内。使一般实际问题有了进行普遍处理的可能。第二,用内能、熵、体积代替温度、压力、体积作为变量对体系状态进行描述。并指出汤姆森用温度、压力和体积对体系体状态进行描述是不完全的。他倡导了当时的科学家们不熟悉的状态

7、方程,并且在内能、熵和体积的三维坐标图中,给出了完全描述体系全部热力学性质的曲面。第三,吉布斯在热力学中引入了“浓度”这一变量,并将明确了成分的浓度对内能的导数定义为“热力学势”。这样,就使热力学可用于处理多组分的多相体系,化学平衡的问题也就有了处理的条件。第四,他进一步讨论了体系在电、磁和表面的影响下的平衡问题。并且,他导出了被认是热力学中最简单、最本质也是最抽象的热力学关系,即相律,在,而平衡状态就是相律所表明的自由度为零的那种状态。吉布斯对平衡的研究成果主要发表在他的三篇文章之中。1873年,他先后将前两篇发表在康涅狄格州学院的学报上[1][2],讨论单一

8、的化学物质体系,引入了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