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295896
大小:122.0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9-05-21
《阅读下面的文字 (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最后的冲锋 厚夫①1988年3月27日中午12点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AM747频道“长篇连播”节目准时播出《平凡的世界》第一部。李野墨富有磁性的男中音,透着一些深沉、粗犷与豪放,随着电波传来了。②路遥流泪了,幸福的泪水夺眶而出。是在享受收获后的喜悦,还是回味找到知音后的激动,这一切都无法说清楚了。事实上,在长达六年的长篇小说创作过程中,越是写到后面,路遥的情感越是敏感与脆弱,有时外面一些不经意的变化,往往能引起他胸中的波澜。而此时此地,他怎能不激动呢?③叶咏梅(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编辑)在3月份采访中,给路遥下了第三部的最后交稿时间,即6月
2、1日。这是最后的交稿期限!当然,叶咏梅并不知道路遥已是一位大病初愈的病人。④从3月27日起,路遥每天有两个必备的任务:一是趴在工作间那张破旧的桌子上听李野墨播出半小时自己的作品。他有时也拿着收音机在作协的大院中一窝、一躺,美滋滋地听李野墨那富有磁性的男中音,觉得这是人生最大的享受。这也是他精神的重要支撑,支撑他完成后面的工作;二是抓紧一切时间修改并誊写第三部书稿,完成最后的冲刺。⑤时间已进入读秒阶段,精神的高度紧张使得路遥的腿不断抽筋,晚上的几小时睡眠常常会被惊醒几次。因为准备发表第三部的大型杂志《黄河》也已推迟发稿时间,主编珊泉先生也给甘泉县接连发两封催稿电报。而且根据要求,
3、路遥必须最晚在6月1日前将第三部完成稿送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这样,他们才能来得及接上前面的部分而不至于中断。⑥撞线的时刻终于来临了,这是1988年5月25日。⑦5月25日,已是初夏的陕北,空气中弥漫着青草与鲜花的气息。路遥的“早晨”照例是“从中午开始”。因为是最后的百米冲锋,必须尽可能地精神饱满。他起床后,一边喝咖啡、抽烟,一边坐在写字台旁静静地看着桌面上的最后十来页初稿。⑧路遥再一次想起父亲,想起了父亲和庄稼人的劳动。从早到晚,从春到冬,从生到死,每一次将种子播入土地,一直到把每一颗粮食收回,都是一丝不苟,无怨无悔,兢兢业业,全力以赴,直至完成——用充实的劳动完成自己的生命过
4、程。他想到自己在稿纸上的劳动和父亲在土地上的劳动本质上是一致的。⑨尽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但在最后的百米冲刺中,路遥仍无法控制住情绪。五味杂陈,百感交集,一开始写字手就抖得像筛糠一般。为了不让泪水打湿稿纸,他将脸转向桌面的空处。心脏在剧烈搏动,有一种随时昏过去的感觉。圆珠笔捏在手中像一根铁棍一般沉重,而身体却像要飘浮起来。时间在飞速地滑过,纸上的字却越写越慢,越写越吃力,这十多页稿纸简直成了他不可逾越的雄关险隘。⑩过分的激动终于使写字的右手整个痉挛了,五个手指头像鸡爪子一样张开而握不拢,笔掉在了稿纸上。路遥焦急万分,满头大汗。这是从未体验过的危机——由快乐而产生的危机。他的智力还
5、没有全部丧失,他赶紧把暖水瓶的水倒进脸盆,随即从床上拉了两条枕巾放进去,然后用“鸡爪子”手抓住热毛巾在烫水里整整泡了一刻钟,这只握笔的手才渐渐恢复了常态。他立刻抓住笔,飞快地往下写……⑪就在接近通常吃晚饭的那个时分,路遥最后的百米冲刺战斗结束。几乎不是思想的支配,路遥从桌前站起来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手中的那支圆珠笔从窗户里扔了出去。他来到卫生间用热水洗了洗脸。几年来,他第一次认真地在镜子里看了看自己,这张陌生的头颅两鬓竟然有了那么多的白发,整个脸苍老得像个老人,皱纹横七竖八,憔悴不堪。⑫路遥看见自己泪流满面,索性用脚把卫生间的门踢住,出声地哭起来。他向另一个路遥表达无限的伤心
6、、委屈和儿童一样的软弱。而那个父亲一样的路遥制止了哭泣的他,并引导他走出卫生间。⑬这就是永远铭刻在路遥记忆中的1988年5月25日!⑭6月1日,路遥准时赶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送去第三部手稿。他去后才发现这里已经堆集了两千多封听众的热情来信,他尽管疲倦但却很欣慰,他感到先声夺人的广播,已把他的劳动成果及时地传播到人民大众之中了。当天中午,叶咏梅在自己狭小的家里招待了路遥,她和李野墨发现路遥的神情有些疲惫,望着一桌饭菜没有食欲,他们当时以为路遥是千里之外送稿,长途奔波劳累的结果,却万万没有想到路遥是在身体极其虚弱的情况下完成最后创作的。在某种意义上,这种拼命加速了身体的崩溃。⑮直到路
7、遥病逝后,叶咏梅才了解了当时的真实情况,她很长时间感到追悔、内疚和悲痛,并自责。但她更觉得路遥是位有信用、有责任、有担当的人,他的生命虽然消逝了,但留下的精神财富却永远地珍藏在人间。(本文节选自《路遥传》)相关链接①路遥(1949年~1992年),中国当代作家,生于陕北一个世代农民家庭,其代表作《平凡的世界》以其恢宏的气势和史诗般的品格,全景式地表现了改革时代中国城乡的社会生活和人们思想情感的巨大变迁,该作获得第三届茅盾文学奖。他因肝病英年早逝,年仅42岁。②“我们的责任不是为自己或少数人写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