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必修一输入和输出

生物必修一输入和输出

ID:37295545

大小:171.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5-21

生物必修一输入和输出_第1页
生物必修一输入和输出_第2页
生物必修一输入和输出_第3页
生物必修一输入和输出_第4页
生物必修一输入和输出_第5页
资源描述:

《生物必修一输入和输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第一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一、渗透作用  (1)渗透作用:指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  (2)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  一是具有半透膜,二是半透膜两侧具有浓度差。  二、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原理:渗透作用)  1、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细胞吸水膨胀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细胞失水皱缩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水分进出细胞处于动态平衡  2、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细胞内的液体环境主要指的是液泡里面的细胞液。

2、  原生质层: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细胞质壁分离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细胞质壁分离复原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就,水分进出细胞处于动态平衡  中央液泡大小原生质层位置细胞大小  蔗糖溶液变小脱离细胞壁基本不变  清水逐渐恢复原来大小恢复原位基本不变  3、质壁分离产生的条件:  (1)具有大液泡(2)具有细胞壁  4、质壁分离产生的原因:  内因:原生质层伸缩性大于细胞壁伸缩性  外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  5、植物吸水方式有两

3、种:  (1)吸帐作用(未形成液泡)如:干种子、根尖分生区  (2)渗透作用(形成液泡)  二、物质跨膜运输的其他实例  1、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1)逆相对含量梯度--主动运输  (2)对物质是否吸收以及吸收多少,都是由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量决定。  2、细胞膜是一层选择透过性膜,水分子可以自由通过,一些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  三、比较几组概念  扩散:物质从高浓度到低浓度的运动叫做扩散(扩散与过膜与否无关)  (如:O2从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

4、方运动)  渗透: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又称为渗透  (如: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渗透相当于溶剂分子的扩散  半透膜:物质的透过与否取决于半透膜孔隙直径的大小  (如:动物膀胱、玻璃纸、肠衣、鸡蛋的卵壳膜等)  选择透过性膜:细胞膜上具有载体,且不同生物的细胞膜上载体种类和数量不同,构成了对不同物质吸收与否和吸收多少的选择性。  (如:细胞膜等各种生物膜)  四.质壁分离说明的问题:判断细胞的死活。测定细胞内外的浓度。细胞膜的伸缩性。  第二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5、  一、探索历程(略,见P65-67)  二、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膜的基本支架  ▲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  ▲磷脂双分子层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糖蛋白(糖被)  组成:由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与糖类结合形成。  作用:细胞识别、免疫反应、血型鉴定、保护润滑等。  第三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一、被动运输:物质进出细胞,顺浓度梯度的扩散,称为被动运输。  (1)自由扩散: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

6、胞  (2)协助扩散:进出细胞的物质借助载体蛋白的扩散  二、主动运输: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这种方式叫做主动运输。  方向载体能量举例  自由扩散高→低不需要不需要水、CO2、O2、N2、乙醇、甘油、苯、脂肪酸、维生素等  协助扩散高→低需要不需要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主动运输低→高需要需要氨基酸、K+、Na+、Ca+等离子、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  三、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胞吞、胞吐细胞膜的知识点在新旧教材中有一些变化

7、,目的是为了适应新形势、新课改下培养新型人才的需求。内容的主要变化: 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一节降低反应活化能的酶一、细胞代谢与酶1、细胞代谢的概念:细胞内每时每刻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统称为细胞代谢.2、酶的发现:发现过程,发现过程中的科学探究思想,发现的意义3、酶的概念: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4、酶的特性:专一性,高效性,作用条件较温和5、活化能: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二、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难点)1、底物

8、浓度2、酶浓度3、PH值:过酸、过碱使酶失活4、温度:高温使酶失活。低温降低酶的活性,在适宜温度下酶活性可以恢复。三、实验1、比较过氧化氢酶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过程见课本P79)实验结论:酶具有催化作用,并且催化效率要比无机催化剂Fe3+高得多控制变量法:变量、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的定义。对照实验:除一个因素外,其余因素都保持不变的实验。2、影响酶活性的条件(要求用控制变量法,自己设计实验)建议用淀粉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用过氧化氢酶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第二节细胞的能量“通货”——A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