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292182
大小:32.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21
《语文有味是清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语文有味是清欢张训海(中国作家协会诗歌学会会员,中语会课堂教学研究中心会员)我于1988年满身稚气地开始教语文,于更久以前爱上语文,初登讲台26年以来,我有过与语文的“七年之痒”和“十年之痛”,走过了激情满怀、困惑迷茫、尴尬失落、思考求索、沉静归真的过程。所幸来到了深圳,我遇见了“语文味”教学流派创立者和核心人物、改革开放后我国语文教学界“新生代”名师代表、深圳市语文教研员程少堂老师,邂逅了他的“语文味”——“哦,语文味,你原来在这里!”至于他的“语文味”,张爱玲说的好,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迟一步,遇上了也只能轻轻地说一
2、句:“哦,你也在这里吗?”二十多年的踏破铁鞋“望尽天涯路”,一日他乡“蓦然回首,语文味在灯火阑珊处”!我的眼里满含泪水,语文如此有味,教我如何不想她,其实我是一直于“灯火阑珊处”想着语文。我认为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自己的语文,学生也不例外,语文老师的作用就是呵护学生的语文心,使之慢慢地发芽、开落,静静地欢喜,强迫不得;但我们这些做老师的往往是在扼杀和“强奸”,最后还能自鸣得意。语文有味,就是心中静静欢喜。程少堂老师是深圳市的语文教研员,肩负着深圳语文高考的大任,他必须应时应试,拿“语文味”对决应试,其结果还是可能犹如鸡蛋碰石头,并且我发现程少堂老师的“语文味”并不“灯火阑珊”。“久在樊
3、笼里”,即便是程少堂老师,作为“语文味”堂主,他每一次的语文试题,虽然得到“历史的先声,明晨的曙光”、“叫我如何不爱她”、“绵绵情意长”等赞誉,但考场毕竟设在“烂泥塘”,我们的教学又岂能免俗,“语文味”又能存留多少语文味呢?因为挣脱不了高考的藩篱,所以真实的语文教学只能功利化,只能归于“泛语文”、“伪语文”、“假语文”的宿命。“语文味”是我们所有语文人的一个美丽梦想。我曾经写过一篇《“语文味”在风中凋谢》的文章,程少堂老师读到后说:“语文味”是在风中凋谢着摇曳!从中,我可以听出程先生的自豪、坚持和些许无奈。我不反对语文考试,但我反对功利化的语文学习,反对把语文分解成考点、标准模式化
4、“纸上练兵”,反对语文老师为了迎合高考像教理科一样教语文。“误尽苍生是高考”,高考出题模式的固化,必然导致考点的分化和考题的强化,也必然决定语文教学“落到实处”后的命运——语文异化。大多数的语文老师在“误人子弟”,还沾沾自喜地说:我教出了语文尖子、语文状元!诚不知语文分数并不代表语文素养,很多考生在功利心理的驱使下,无滋无味地被阅读、被写作、被做题,考试考出了高分,可破茧成蝶后是异虫,冰雪融化后是死水。语文有“蛹变”的阵痛,可痛苦后的快乐在哪里?分数后面的语文水平在哪里?心灵的飞翔和春天在哪里?我们的时间去哪了?语文味去哪了?语文味应该是诗的味道,是“灯火阑珊”宁静致远的味道,是去
5、功利心盈盈清香的味道,是岁月静好自我欢喜的味道,是悦读乐写自由自在的味道。淡化考纲,只抱着“培养语文素养、蓄养汉语情怀”这一个目标,让语文简单轻快,让语文纯粹干净。语文有味,读读写写,自得其乐。语文的阅读是悦读。阅读是一种养分。汉字是每个中国人血脉里的胎记,汉语这个精神家园让我们筑巢栖息,她优雅的华辉像那不落的太阳,照彻我们的生命和魂灵,她的言语就在我们的岁月里漫延、开落。语文老师的“功德”不在于教出了考生高分,也不在于文本的细致解剖和精到解读,而在于相机“引诱”了学生读书,读文化经典,读学生自己应该读应该喜的著作文章。情有“读”钟,经典悦读,老师的课堂精彩和备考能力又算得了什么呢
6、?语文的练习很简朴。走语文本色的路,对句、习字、听话、演说、编导、吟诵、背诵、精读海阅、日记微信、填词作赋、仿写出新等,就是练习。觉得有味,心有所恋,才能念念不忘,乐此不疲。而我们现在为了备考,像教外语一样教语文,像做理科练习一样做语文练习。即便古人,他们为了科举功名,“寒窗十年读书苦”,却不会像我们如此搞“高考模式语文”之题海战术。古人起初是启蒙,读书叫念书,以背书识字和玩文字游戏为主;之后在“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中“大量吃草,自我反刍”,以形成语感和素养;最后是儒家思想熏染而立德、立功或立言,实现“修身、齐家、平天下”的教育目标。语文有味,回归致远,我们的语文练习为什么不能围绕
7、“促成语感、习得学养”的目标进行呢?语文的写作是自得。语文教育家叶圣陶曾在《作文论》中指出:“作文就是用笔来说话。要说真话,说实在的话,说自己的话。”学生的口头语言并不欠缺,书面表达能力是可以通过练习培养和提高的。但学生没有读书和积累,没有生活体悟,你命题他作文又岂能如我们的意?他有了“意”,才能写的得心应手。叶老在《临摹与写生》一文中又说:“学生在校学习,出校参加任何工作,都需要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表达出来,而且要表达得好,否则就不能过好生活,做好工作,所以必须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