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290498
大小:61.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05-20
《发展生态经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发展生态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中共谷城县委书记李传寨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核心是要发展,关键是要选准路径。发展生态经济就是坚持科学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具体体现,是一步到位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在更高层次上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一、生态经济的基本内涵和特征生态经济是指在生态系统承载能力范围内,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系统工程方法改变生产和消费方式,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潜力,发展一些经济发达、生态高效的产业,建设体制合理、社会和谐的文化以及生态健康、景观适宜的环境。生态经济是实现经济腾飞与环境保护、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自然生态与人类生态的高度统一和可持
2、续发展的经济。在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统领下,生态经济不单单是保护生态、保护环境,而被赋予新的内涵和特征。首先,生态经济是一种发展理念,即坚持以人为本,用生态学和生态经济规律引领发展活动,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其次,生态经济是一种经济形态,它区别于传统的产业经济,涵盖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各大产业,是一种全面的、系统的、高层次的经济发展模式。再次,生态经济是一种生产生活方式,包括发展生态经济、构建生态社会、养成生态行为、推行绿色消费等方面,是现代社会的高级形式。谷城青山秀水,生态宜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
3、大的资源、最重要的发展基础。全县森林覆盖率超过67.5%,是“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达30万千瓦,是全国114个水资源富集县之一。境内建有薤山国家森林公园、汉江国家湿地公园、南河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被生态学家誉为“绿色生态之乡、避暑度假天堂”。建设好、保护好、利用好生态资源发展生态经济,创造生态财富,建设生态文明,既是谷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优势所在,也是潜力所在、希望所在。多年来,我县十分注重保护生态环境,涵养生态资源;当历史进入科学发展时代,谷城的生态优势日益凸显,生态价值明显提升,要实现发展新跨越,必须正确处理好生态保护与经济
4、发展的关系,打破坐拥资源的生态资源观,树立科学利用资源的生态财富观,把发展生态经济、创造生态财富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谷城跨越式发展的战略路经和突破口,走出一条具有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二、谷城发展生态经济的探索与实践近年来,谷城县委、县政府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以生态经济理念引领发展,以生态经济模式推进发展,以生态经济要求加快发展,走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跨越式发展之路。“十一五”期间,全县经济社会综合水平由全省“第三方阵”进入“第二方阵”,生产总值突破百亿大关,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200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突破3亿元,国税收入连续七年居襄阳市第一、全省前列,金融机
5、构存款余额突破100亿大关,人均居襄阳市第一,先后成为全国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国家绿色能源示范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文化先进县、全省循环经济试点县、全省旅游强县。主要作法是:(一)转变发展观念,以生态经济理念引领发展。生态经济是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要求我们摒弃传统的发展观念,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用生态经济理念推动发展理念、发展方式转变。早在2006年,县委、县政府就确立了建设“生态谷城、诚信谷城、和谐谷城”的发展定位,把发展生态经济作为主要取向和重要支撑,工业上突出发展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劳动就业多的产业,全县已初步形成了汽车零部件
6、、再生资源、纺织服装、新型材料等生态产业集群,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产值突破百亿元,成为全省重点支持的60个产业集群之一,在全省汽车制造业集群中名列第一。五家企业跃居全国同行业第一,三环车桥公司跃居全国最大的汽车前轴生产企业,锻造公司跃居全国最大的汽车转向节生产企业,骆蓄公司跃居全国最大的车用蓄电池生产企业,金洋公司跃居全国最大的合金铅生产和出口企业,恒立公司跃居全国最大的精密铸造生产基地。农业上以发展生态有机农业为方向,加快发展以“贡品”农业为特色的现代农业,重点发展茶叶、油茶、生物质能源林、蔬菜、畜禽养殖等产业,打造生态有机食品基地。我县成为全国茶叶之乡、全省茶叶大
7、县、全省重点扶持的10个油茶产业县。服务业上以生态文化旅游为龙头,高度重视并切实保护好山水资源,积极发展生态旅游,力争把谷城建成鄂西北最佳生态宜居城市,推动了经济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二)发展循环经济,大力推进产业生态化。产业生态化是发展生态经济的核心。我们把发展“少排放、再利用、多吸收”的低碳循环经济作为突破口,通过在企业内推广清洁生产,在企业间推广循环生产,在全社会推行绿色消费等方式,构建了企业内小循环、产业间中循环、全社会大循环的良性发展格局。全县已初步形成了汽车零部件、废旧物资再生、纺织服装、高效农业、生态旅游五大循环经济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