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价值定位与乡村振兴

乡村价值定位与乡村振兴

ID:37289973

大小:319.09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5-20

乡村价值定位与乡村振兴_第1页
乡村价值定位与乡村振兴_第2页
乡村价值定位与乡村振兴_第3页
乡村价值定位与乡村振兴_第4页
乡村价值定位与乡村振兴_第5页
资源描述:

《乡村价值定位与乡村振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18.1乡村价值定位与乡村振兴张军摘要: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生态建设、福祉建设和政治建设,既是全面振兴乡村的重要内容,也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主要抓手之一。为了保障乡村振兴的实施和可持续发展,调动全社会广泛参与乡村振兴,建议在国家层面上制定“乡村振兴法”,编制乡村振兴规划,设置乡村振兴机构,采取主要领导负责制;在制度层面上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彻底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为突破口,创新乡村振兴体制机制。关键词:乡村价值乡村振兴中图分类号:F320文献标识码:A乡村振兴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不仅凸显了乡村在国家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价值,而且也意味着乡村建设将成为今后

2、一段时期内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点。一、乡村价值的若干理论探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经济学家就发展中国家乡村建设与发展进行过理论上的激烈讨论。以Lewis(1954)为首的部分发展经济学家认为,发展中国家存在两个部门和两个区域,即生产率低下的传统农业部门和生产率高的现代工业部门,凋敝的农村和繁荣的城市,这种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在发展上要求采取工业和城市优先或者说工业主导农业、城市主导乡村的不平衡发展战略。在这一发展战略下,乡村建设与发展只不过是以一种被动式的满足工业部门和城市发展的方式进行。与Lewis观点比较接近的还有Krugman(1991)的中心—外围理论。该理论认为,市场经济背景下商品、资本

3、、人员、技术等要素完全以自由的方式流动,且它们首先是向具有极化效应的地区流动,因而这些地区发展得更快、更繁荣,相反,不具有极化效应的地区发展更慢、更落后,从而形成工业部门和城市处于经济区域发展的中心或者核心地带并起着主导经济发展的作用,农业部门和农村则处在经济区域的边缘,从属于中心地带的工业部门和城市的不对等的发展关系。这种关系不仅促使中心—外围经济形成,而且随之而来形成了中心主导外围的城乡不平衡发展(Krugman,1991;Fujitaetal.,1999)。无论是Lewis关于工业主导农业、城市主导农村的城乡不平衡发展的观点,还是Krugman的中心—外围理论,其核心思想都是乡村建设与发

4、展首先要服务于城市和工业需要,这是乡村应有的价值。这些学说对发展中国家乡村建设与发展的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2-乡村价值定位与乡村振兴早期的发展经济学和区域经济学关于乡村发展的理论突出了工农两个部门和城乡两个区域之间的被动发展和“极化”发展关系,并认为这是市场发展的结果,没有必要通过政府行为来纠正。但后来的学者通过对发展中国家的深入研究,尤其在看到发展中国家工农、城乡发展差距对整体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后,强调政府应在缩小工业与农业两个部门、城市与乡村两个区域发展差距上发挥更大的作用,并提出了工农、城乡协调发展思想。例如,FeiandRanis(1961)认为,农业在经济发展中不只如Lewis

5、所说的那样消极地为工业部门提供劳动力,还积极地为工业部门和城镇提供剩余农产品。为保证工业化和城镇化的顺利发展,必须重视农业发展,重视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以释放更多劳动力和提供更多农产品,因此,要积极推动农业部门的建设与发展。此外,德国地理学家Christaller(1933)强调城市与农村、工业与农业协调互促的发展关系。他认为,一个国家要想在全国范围内取得广泛的经济增长,就需要在国家范围内建立起一个一体化(integrated)的居落系统(settlementsystem)。这个全国性的居落系统既包括城市,也包括农村。居落系统可以实现城市与农村、工业与农业之间产品与服务的互相交换,从而推动全

6、国性的市场交易顺利进行。从产业发展的角度看,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城乡关系进行过论述。例如,恩格斯1847年在《共①产主义原理》中提出了城乡融合的概念,其基本思想是消除由产业不同带来的城乡就业对立、人口空间分布上的不均衡,以及由城乡对立产生的城乡福利差异。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对乡村建设与发展也有过明确的论述。例如,李嘉图(1962)在1871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系统地对农业与工业、农村与城市发展问题进行了阐述,认为两者两两之间存在着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的关系。美国学者库茨涅兹(Kuznets,1955)通过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农业、工业和第三产业部门的变化关系,以及这种变化关

7、系对不同部门就业与收入的影响进行分析,指出国民经济三次产业产值、就业结构之间存在结构性的协调关系。实际上,库茨涅兹提出的国民经济三次产业部门的产值、就业和收入的结构性变化关系,间接强调了乡村建设与发展的价值和重要性。二、乡村振兴的国际实践发达国家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对乡村发展的认识和积累的建设经验,可以为我们认知乡村价值、促进乡村振兴提供学习与借鉴。(一)乡村振兴的欧美实践欧美国家的工业化虽然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