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儿童百日咳诊断及治疗建议

中国儿童百日咳诊断及治疗建议

ID:37288908

大小:416.32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20

中国儿童百日咳诊断及治疗建议_第1页
中国儿童百日咳诊断及治疗建议_第2页
中国儿童百日咳诊断及治疗建议_第3页
中国儿童百日咳诊断及治疗建议_第4页
中国儿童百日咳诊断及治疗建议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儿童百日咳诊断及治疗建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万方数据生堡』b整盘查垫!!至!旦箜墅鲞箜!翅垦堕也』型i坐:丛鲤塾!Q!!:!!!:堑,盟!:!中国儿童百日咳诊断及治疗建议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感染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百日咳是一种具有高度传染性的急性呼吸道疾病,其特征性临床症状为阵发性痉挛性咳嗽伴吸气“鸡鸣”样回声,病程可迁延数月,常引起流行。近年来,儿童百日咳发病率逐年升高,并出现一些新的特征,百日咳已经成为儿科临床医师广泛关注的传染性疾病。在我国,有关儿童百日咳的诊断方法和标准、抗菌药物的使用和疗程、对症处理等诸多问题亟待规范。为指导临床医生正确认识百日

2、咳,现就儿童百日咳的诊断及治疗建议如下。一、流行病学1.传染源:家庭内成人患者和潜在感染者是儿童百日咳的主要传染源。百日咳的传染源76%~83%来源于患儿的家庭成员,其中55%来源于患儿父母,母亲为传染源的占32%¨引。百日咳的流行模式已从过去的儿童一儿童模式转变为现在的青少年(成人)一儿童模式H‘7J。2.传播途径:百日咳具有高度的传染性,百日咳鲍特菌可以在人的鼻咽部密集聚集,当咳嗽或打喷嚏时病原菌随飞沫可以迅速传播,易感者吸人带菌飞沫而被感染¨’8

3、。3.易感人群:人是百日咳鲍特菌的唯一感染宿主,任何年龄都可以罹患百

4、日咳,人群普遍易感。由于疫苗接种产生的抗体随年龄增长而下降,孕妇体内的抗体传送给胎儿很少,因此小婴儿对百日咳鲍特菌的抵抗力弱,或未达疫苗接种年龄,导致小于6月龄婴儿百日咳的发病率较其他年龄组明显高一J01。4.流行特征:百日咳在世界范围内流行。1982年起美国报告的百日咳发病率呈周期性上升,年发病率波动于(1.0—4.O)/10万,2005年和2010年各有1次大流行,约8.8/10万¨¨,2012年暴发达到15.2/10万¨2

5、。2014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最新数据显示全球报道了139786例百日DOI:10.37

6、60/cⅡm.j.i鹊n.0578一1310.2017.08.004通信作者:邓继岿,518038深圳市儿童医院感染科,Email:djikui20212@sim.c㈣.标准.方案.指南.咳,婴儿病死率达4%[131。大部分的病例来自发展中国家,小婴儿仍然是最易感人群,但青少年和成人发病也有明显增加。发病率上升的原因很多,儿科医生对该疾病的重视增加和相关实验技术的开展,如百日咳鲍特菌培养、PCR及血清百日咳毒素抗体IgG(门一IgG)检测,特别是PCR检测技术的使用也使诊断率有所提高。目前在亚洲、非洲和南美洲地区的发展中

7、国家,百日咳发病的详细资料稀少[14‘18

8、。我国在1978年实行计划免疫后,百日咳的报告发病率从(100—200)/10万,降至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1/10万以下¨91。但近年来也出现了百日咳发病率反弹的情况,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1997至2006年年均发病率为1.84/10万,其中最高的2004年发病率为3.44/10万Ⅲ。211;天津2009年发病率为o.18/10万,2010年达到1.03/10万,未到免疫接种年龄或未完成全程接种的婴幼儿是高发人群m1;2014年全国报告3408例f23},同年美国报告32971

9、例ⅢJ。我国总人口是美国的4倍多,美国报告的病例数是我国10倍左右。由于诊断手段和条件的限制,我国百日咳的发病率可能被低估。2015年全国报告6658例,较以往明显上升,与使用PCR和血清PT—IgG抗体检测等实验技术进行确诊有关。二、病原学传统认为百日咳鲍特菌是引起百日咳的唯一病原菌。鲍特菌属的其他种,如副百日咳鲍特菌(B.印掣n麟蠡)、支气管败血鲍特菌(曰.6ro础括叫洫)和霍氏鲍特菌(曰._7loZ,嬲豇)也可以引起痉挛性咳嗽,临床常把这些非百日咳鲍特菌导致的或病原不明的痉挛性咳嗽称之为类百日咳综合征。百日咳鲍特菌

10、在初代分离时为革兰阴性小球杆菌或短细棒杆菌,次代培养可呈多形性,大小为(0.2~0.5)斗m×(0.5~2.0)斗m,无芽孢,无鞭毛,为严格需氧菌,营养要求高。百日咳鲍特菌可因环境条件改变而发生表型变化,毒力因子的表达也万方数据生堡』L型盘查!Q!!生!旦筮i!鲞筮!塑垦!也』里型i坐:垒!理坠!Q!!:!!!:堑:№:!可不同。毒力因子包括毒素及黏附素,毒素有百日咳毒素(PT)的s1亚单位、腺苷酸环化酶毒素(AcT)、皮肤坏死毒素(DT)、气管细胞毒素(TcT)和百日咳鲍特菌内毒素,黏附素包括丝状血凝素(FHA)、百日

11、咳黏着素(PRN)、菌毛(FIM)2型、3型和百日咳毒素的s2、s3亚单位等。FHA、PRN和FIM可帮助细菌黏附在宿主细胞上,胛、TCT和ACT可使细菌破坏上皮层,并躲避宿主的免疫系统,在其致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三、临床表现患者吸人含有百日咳鲍特菌的气溶胶后,百日咳鲍特菌吸附到呼吸道纤毛上皮细胞并在细胞内进行增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