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规范对照表

新旧规范对照表

ID:37285990

大小:141.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05-20

新旧规范对照表_第1页
新旧规范对照表_第2页
新旧规范对照表_第3页
新旧规范对照表_第4页
新旧规范对照表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旧规范对照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新旧规定对照表第1章地面气象观测组织工作序号内容原规范规定新规范规定修改说明1气象观测的“三性要求”要保证气象记录的“三性要求”对保证气象记录的“三性要求”做了具体的阐述要求更明确2《规范》与其它技术文件的关系未作规定专门规定“地面气象观测仪器和业务软件的技术、操作手册是对本规范的必要补充,编制时必须以本规范为依据,其内容不得与之相违背。地面气象观测人员在认真贯彻执行本规范的同时,也要熟练掌握地面气象观测仪器和业务软件的技术、操作手册中的有关内容,确保正确顺利地完成地面气象观测任务。”适应自动气象站的技术复杂性3《规范》的制订、修改和解释

2、权“属中央气象局”“属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4观测任务仅规定“观测任务”规定了“观测分类、方式和任务”5观测任务“任务是观测、发报和编制报表”“基本任务是观测、记录处理和编发气象报告”6定时观测“国家基本站要按中央气象局的规定,每天进行2、8、14、20时四次定时观测,昼夜守班;国家一般站由省、市、自治区确定,每天进行2、8、14、20时四次或8、14、20时三次定时观测,昼夜守班或白天守班。”“按规定的时次为积累气候资料进行定时气象观测。自动观测项目每天进行24次定时观测;人工观测项目,昼夜守班站每天进行02、08、14、20时四次定时观测,白天守班站每天进

3、行08、14、20时三次定时观测。基准站使用自动气象站后仍然保留每日进行气压、气温、湿度、风向、风速等项目24次人工定时观测。”7气象报表““13各台站应进行观测记录和自记记录的统计整理,按时完成各项报表的编制。”按统一的格式和规定统计整理观测记录,按时形成并传送观测数据文件和各种报表数据文件,并可按要求打印出各类报表。”8指定台站观测项目“由省、市、自治区气象局指定台站观测的项目:雪压、蒸发(E-601型、地温(浅层和较深层)、冻土、电线结冰。”“由中国气象局指定台站观测的项目:浅层和深层地温、辐射、地面状态;冻土、电线积冰。由省(区、市)气象局指定台站观

4、测的项目:雪压。”9观测程序针对人工目测和器测增加自动观测的程序:“⑴每日日出后和日落前巡示观测场和仪器设备,具体时间,各省(区、市)气象局自定,但全省必须统一;⑵正点前约10分钟查看显示的自动观测实时数据是否正常;⑶00分,自动观测进行正点数据采样;⑷00-01分,完成自动观测项目的观测,并显示正点定时观测数据,发现有缺测或异常时及时按第23--章的规定处理;⑸01-03分,向微机内录入人工观测数据;⑹按照各类气象报告的时效要求完成各种定时天气报告和观测数据文件的发送。”10日界“日照以日落为日界”“人工器测日照以真太阳时24时为日界,辐射和自动观测日照以

5、地方平均太阳时24时为日界”1311对时“台站观测用的钟表要每天对时,及时拨正,保证走时准确”“⑴台站观测时钟采用北京时。⑵使用自动气象站的台站以自动气象站采集器的内部时钟为观测时钟;采集器与计算机机每小时自动对时一次,保持两者时钟同步;值班员每天19时正点检查屏幕显示的采集器时钟,当与电台报时的北京时相差大于30秒时,在正点后按自动气象站规定的操作方法调整采集器的内部时钟。⑶未使用自动气象站的台站,观测用钟表要每日19时对时,保证误差在30秒之内。”12观测工作的基本要求列出一节对观测员、观测仪器和观测工作的要求分别新增加一节“地面气象观测员”和一章“地面

6、气象观测仪器”明确对观测员和观测仪器的要求第2章地面气象观测场序号内容原规范规定新规范规定修改说明1观测环境条件无增加绘制地平圈障碍物遮蔽图的要求:“新建、迁移观测场或观测场四周的障碍物发生明显变化时应以观测场中心为准测定四周各障碍物的方位角和高度角,绘制地平圈障碍物遮蔽图。”2观测环境条件无增加辐射观测环境条件要求:“观测场四周障碍物的影子应不会投射到日照和辐射观测仪器的受光面上,在日出日落方向障碍物的高度角不超过5º13,附近没有反射阳光强的物体。”3观测环境条件无增加无人值守气象站的环境条件要求:“无人值守的自动气象站观测场可不受上述条件的限制,应根据

7、设置自动气象站的目的提出对环境条件的要求。”4观测场无增加“要测定观测站的经纬度(精确到分)和海拔高度(精确到0.1米),将数据刻在石桩上,埋设在观测场内的适当位置。”5观测场无增加铺设电缆和防雷、接地的要求:“根据场内仪器布设位置和线缆铺设需要,在小路下修建线缆沟或埋设线缆管,用以铺设仪器设备和电源线缆。地下线缆沟(管)应做到防水、防鼠,并便于铺设和维护。观测场的防雷必须符合《气象台(站)防雷技术规范》(QX4—2000)的要求。”6站址迁移及对比观测要求列为“附录”列为正文的一节7观测值班室无增加了对值班室环境、配电和防雷的要求第3章地面气象观测仪器序号

8、内容原规范规定新规范规定修改说明1地面气象观测仪器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