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道德需要

人的道德需要

ID:37283149

大小:32.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5-20

人的道德需要_第1页
人的道德需要_第2页
人的道德需要_第3页
人的道德需要_第4页
人的道德需要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的道德需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人不仅有物质存在和精神存在,而且有着道德存在的内容。正是人的道德存在,才是人的社会本质所在,对于理解人、认识人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思想史上,思想家们对人的道德存在有许多宝贵的猜测,但是,明确认识和研究人的道德存在的理论成果并不多见。人的道德存在是通过人的道德直觉的方式而得以实现的。近代以来关于人的认识的哲学,基本上是基于人的精神存在的分析框架,它不适用于对道德存在的理解。对人的道德存在的认识,需要有全新的视角。认识人的道德存在,对于发现人的自我完善的途径,有着积极意义。人的生命包含着三重内容:它们分别是人的物质存在、精神存在和道德存在。

2、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无非是出于满足人的存在的要求,认识到人的物质存在,就会通过物质生活资料的获得去实现人的物质要求,认识到人的精神存在,就会发现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社会群体之间的关系中所存在着的精神因素,甚至去创造精神产品,以求满足人的精神需要。也就是说,正如承认人的物质存在对于理解人的物质生活以及承认人的精神存在对于理解人的精神生活一样,也只有基于人的道德存在,才能发现:在人内心之中有着追求道德生活的渴求和冲动,也才能排除任何把人的道德品质看作是外部加予人的错误观点。8在人类历史的早期阶段或在个人生活的低等需要中,满足人的物质存在需求的生活

3、必需品是食物和性等物质性的产品;在社会发展到较高的历史阶段以及个人生活的较高等需要突出出来时,在人的生活必需品的清单中就需要增列出一些精神产品,而到了社会发展到更高阶段的时候,或者在个人生活的更高等需要中,道德作为人的生活必要内容,也就必然会日益显示出来。如果说人的精神存在比物质存在复杂得多的话,那么道德存在又较精神存在更为复杂。正是由于它具有复杂性,所以,人的道德存在相对于迄今为止的一切关于人的研究来说,都显得非常神秘。哲学家们往往根据“心物二元论”的假设,试图抹去人的道德存在的复杂性,独断地把人的道德存在宣布为人的精神存在,在主观臆断

4、的叙述中或在貌似科学的精神现象分析中,回避了对道德及其道德现象作出专门研究,以至于一直把人的道德存在简单地等同于人的精神存在。当然,如果认为在人类思想史上对人的道德存在根本没有涉及的话,也是不合乎实际的。我们看到,有许多哲学家承认人的个体之中有着这样一种存在,而且认为它是人的创造力的源泉,这是难能可贵的。例如,现代哲学人类学家舍勒猜测道,就人类的精神活动而言,个体的人是精神活动的中心,是因为有了个人,才会有人类的精神活动。所以,精神首先是存在于个体的人那里的,而且每一个人的精神都是惟一的、独特的。个人的精神具有无限的开放性,可以冲破现有环

5、境狭隘的束缚,从欲望和冲动的压力下解放出来,对一切事物采取开放的态度。这种精神不是无机界或有机界的事物,而是一个把环境转化为自为世界的自在。从舍勒对他所讲的精神所作的特殊规定来看,已经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精神,在一定程度上,是接近于人的道德存在的。但是,舍勒毕竟无法走出传统的物质与精神二元存在的窠臼,还是将这种存在看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存在。因此,他无法将它与人的知觉能力、怀疑和信任等意识现象、爱恋和忿恨等情感体验区分开来。当然,出于理解人的个体差异的需要,舍勒对这种特殊精神的描绘和规定,已经能够达到解释问题的目的,那就是同属于一个阶层或集团

6、的人,为什么会在行为上、个体发展轨迹上以及其他个体特征上,都会有着很大的不同。但是,对于理解社会伦理的和道德的结构,对于理解人的道德行为的主体动因,对于理解人的道德行为的自我评价,则不适用。我们说舍勒的猜测是比较深刻的,是因为他试图把他的“精神”8概念与“心理”的存在形态区别开来,从而避免了把这种精神理解成认识过程中的“心理定势”。关于人的道德存在与精神存在之间的关系,中国思想史上也有着许多有价值的猜测。比如,老子在对学习、求知与“得道”的比较中,就阐发了这样一种思想,“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在这里并不能说老子主张闭目塞听,反对学习,

7、反对求知,反对认识客观世界。相反,恰恰说明老子看到了人的道德存在与以知识为基本内容的精神存在是不同的,他所要强调和证明的是道德存在的特殊性,并试图去发现人们获得和维护道德存在的正确道路。由此看来,老子能够指出人的道德存在与精神存在的差异,是非常了不起的。而且,他还进一步发现,人们对外在世界的认识,人的学习,人的求知,对人的道德存在的发展并不必然具有积极意义。不仅如此,如果在认识、学习、求知的过程中,忽视了人的道德存在的话,那么,人所获得的知识就有可能遮蔽人的道德存在,使人的道德存在隐藏起来,从而难于发挥作用。从外在表现上来看,就是一种“为

8、学日益”和“为道日损”的情况。这实际上也就是后来王阳明所讲的“知识愈广而人欲愈滋,才力愈多而天理愈弊”。当然,需要指出,人的道德存在与精神存在之间这种彼此消长的负相关关系并不是必然的,它们各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