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章末复习课

第一章 章末复习课

ID:37282969

大小:1.93 M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5-21

第一章  章末复习课_第1页
第一章  章末复习课_第2页
第一章  章末复习课_第3页
第一章  章末复习课_第4页
第一章  章末复习课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一章 章末复习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学习目标 1.理解命题及四种命题的概念,掌握四种命题间的相互关系.2.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概念,掌握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判定方法.3.理解逻辑联结词的含义,会判断含有逻辑联结词的命题的真假.4.理解全称量词、存在量词的含义,会判断全称命题、特称命题的真假,会求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的否定.知识点一 命题及其关系思考1 命题的定义是什么?答案 能判断真假的陈述句叫命题.思考2 四种命题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答案 四种命题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梳理 (1)判断一个语句是否为命题,关键是:(一)为陈述句;(二)能判断真假.(2)互为逆否的两个命题的真假性相同.知识点二 充

2、分条件、必要条件和充要条件思考 命题的关系从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角度分类,可以分为哪几类?答案 (1)若p⇒q,且qp,则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q是p的必要不充分条件;(2)若p⇒q,且q⇒p,则p是q的充分必要条件,简称p是q的充要条件,记作p⇔q;(3)若pq,且q⇒p,则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q是p的充分不必要条件;(4)若pq,且qp,则p是q的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梳理 (1)定义一般地,如果p⇒q,那么称p是q的充分条件,同时称q是p的必要条件.如果p⇒q,且q⇒p,那么称p是q的充分必要条件,简称p是q的充要条件,记作p⇔q.(2)特征充分条件与

3、必要条件具有以下两个特征:①对称性:若p是q的充分条件,则q是p的必要条件;②传递性:若p是q的充分条件,q是r的充分条件,则p是r的充分条件.即若p⇒q,q⇒r,则p⇒r.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一样具有传递性,但若p是q的充分条件,q是r的必要条件,则p与r的关系不能确定.知识点三 简单的逻辑联结词和量词思考1 结合日常生活实际和集合中的“并集”“交集”“补集”运算,谈谈你对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理解.答案 (1)对“或”的理解,“或”与日常用语中“或”的意义不同,日常用语中的“或”带有不可兼有的意思,而逻辑用语中的“或”可以同时兼有.对于逻辑用语“或”的理

4、解,我们可以借助于集合中并集的概念:在A∪B={x

5、x∈A或x∈B}中的“或”是指“x∈A”与“x∈B”中至少有一个成立,可以是“x∈A且x∉B”,也可以是“x∉A且x∈B”,也可以是“x∈A且x∈B”,逻辑用语中的“或”与并集中的“或”的含义是一样的.(2)对“且”的理解,可以联想到集合中交集的概念:在A∩B={x

6、x∈A且x∈B}中的“且”是指“x∈A”“x∈B”都要满足,即既要属于集合A,又要属于集合B.(3)对“非”的理解,可以联想到集合中补集的概念:“非”有否定的意思,一个命题p经过使用逻辑联结词“非”构成一个复合命题“非p”,当p为真时,非p为假;当p

7、为假时,非p为真.若将命题p对应集合P,则命题非p就对应集合P在全集U中的补集∁UP;对“非”的理解,还可以从字意上来理解,“非”本身就具有否定的意思,如“0.5是非整数”是对命题“0.5是整数”进行否定而得到的新命题.思考2 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理解时应注意什么?答案 对于量词,不要追求它们形式的定义,重在理解它们的含义,要注意根据命题叙述对象的特点,发现隐含的量词.如“矩形的对角线相等”表明任意一个矩形的对角线都相等,它隐含了全称量词“任意”.梳理 (1)常见的逻辑联结词有“且”、“或”、“非”.(2)短语“所有”“任意”“每一个”等表示全体的量词在逻辑中通常称

8、为全称量词,通常用符合“∀x”表示“对任意x”.(3)短语“有一个”“有些”“存在一个”“至少一个”等表示部分的量词在逻辑中通常称为存在量词,通常用符号“∃x”表示“存在x”.(4)由全称量词组成的命题叫全称命题,由存在量词组成的命题叫特称命题.类型一 等价转化思想的应用例1 已知c>0,设p:函数y=cx在R上单调递减;q:不等式x+

9、x-2c

10、>1的解集为R.如果p和q有且仅有一个正确,求c的取值范围.解 函数y=cx在R上单调递减⇔0

11、x-2c

12、>1的解集为R⇔函数y=x+

13、x-2c

14、在R上恒大于1.∵x+

15、x-2c

16、=∴函数y=x+

17、x

18、-2c

19、在R上的最小值为2c,∴2c>1,得c>.如果p真q假,则解得00).(1)若p是q的充分条件,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2)若

20、m=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