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282850
大小:714.31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9-05-12
《政治复习课件:第11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单元总结提升单元总结提升单元总结提升│时政热点链接► 点击新闻传承革命精神 凝聚不竭动力材料一2011年10月9日,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胡锦涛、江泽民、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习近平等出席大会,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胡锦涛指出,100年前,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发动了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国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时政热点链接单元总结提升│时政热点链接今天,我们隆重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深切缅怀孙中山先生等辛亥革命先驱的历史功勋,就是要学习和弘扬他们为振兴中华而矢志不渝的崇高精
2、神,激励海内外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信息①。材料二 胡锦涛指出,辛亥革命后,接受这场革命洗礼的中国先进分子和中国人民继续顽强探寻救国救民道路。1921年,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信息②。从此,中国人民有了用先进理论指导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中国革命出现焕然一新的面貌信息③。单元总结提升│时政热点链接材料三 胡锦涛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高举爱国主义伟大旗帜信息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全体中华儿女的团结奋斗信息⑤,也是全体中华儿女义不容辞的职责。
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高举和平、发展、合作旗帜信息⑥。单元总结提升│时政热点链接材料四 孙中山先生曾经说过,“‘统一’是中国全体国民的希望。能够统一,全国人民便享福;不能统一,便要受害。”以和平方式实现统一,最符合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的根本利益信息⑦。我们要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主题,增强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共同政治基础,促进两岸同胞密切交流合作,共享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成果,提升两岸经济竞争力,弘扬中华文化优秀传统,增强休戚与共的民族认同,不断解决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问题,终结两岸对立,抚平历
4、史创伤,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信息⑧。单元总结提升│时政热点链接► 思维导图元贝驾考http://www.yuanbeijiakao.net元贝驾考2016科目一科目四元贝驾考2016http://www.ybjx.net/元贝模拟考试题金手指考试http://www.jszksw.net金手指驾驶员考试金手指驾校http://www.jszjx.com金手指科目一模拟考试科目四模拟考试最新题库解答单元总结提升│时政热点链接► 针对训练1.2011年9月27日开播的电视剧《辛亥革命》,展现了仁人志士为寻
5、求救国救民道路的艰辛探索,增强了民族凝聚力,弘扬了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新时期我们必须明确爱国主义的主题是()A.实现国家独立,民族富强B.弘扬中华民族精神C.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D.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故选D。单元总结提升│时政热点链接2.“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百年清华,用一个世纪的沧桑和风采,筑就了中华民族崛起的脊梁。这里的“民族脊梁”体现了()①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 ②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 ③中华民族共同的价
6、值追求 ④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答案]B[解析]“民族脊梁”指的是中华民族精神,故排除①。单元总结提升│学科技能培养► 方法技能11 图表类材料题【题型概述】图表类试题以《经济生活》为主,有时结合《政治生活》和《生活与哲学》知识。图表形式常见的有表格式、坐标式、饼状式三种,反映当年经济生活中的热点问题。试题结构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材料,二是设问。材料一般由标题、图表、注释三部分组成。设问通常是由2或3个小问题组成。一般第一问是:表1、表2分别(或共同)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学科
7、技能培养单元总结提升│学科技能培养第二问是:表1和表2之间有何内在联系?第三问,要求考生谈谈对表格所反映现象的认识,或问如何解决材料中的问题,以及表格中现象发生的原因。【方法点拨】解答图表类试题一般采取“一审、三看、两对比”的解题策略。所“一审”就是审设问,依据设问,明确设问指向。“三看”就是看标题、看图表内容,看小注。“两对比”就是对比图表内容,对图表内容做到横比和纵比,对比图表与小注。单元总结提升│学科技能培养【典题例练】[2012·杭州模拟]年关刚过,“用工荒”又一次成了社会热点问题。小李是高三文科班学生,针对这一
8、热点问题收集了许多资料,并设计了一组问题,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帮他解答。表 我国各地区农民工数量、占全国比重、月均收入及增长率单元总结提升│学科技能培养东部中部西部人数(万人)占比(%)月均收入(元)/年增长率(%)人数(万人)占比(%)月均收入(元)/年增长率(%)人数(万人)占比(%)月均收入(元)/年增长率(%)1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